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甲膜穿刺术

环甲膜穿刺术

环甲膜穿刺术【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听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2.牙关紧闭,经口、鼻插管失败。

3.喉头水肿及颈部和颌面部外伤所致呼吸道阻塞需立即通气急救者。

4.3岁以下儿童不宜做气管切开者。

5.注射表面麻醉药,为喉、气管内其他操作做准备。

6.注射治疗药物。

7.引导支气管留置给药管。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去掉枕头,肩部垫起,头部尽可能后仰。

2.在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处可触及一凹陷,即环甲膜。

3.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1ml局部麻醉。

4.确定环甲膜的位置,术者以消毒的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环甲膜两侧,右手持注射器自环甲膜垂直刺入,到达喉腔有落空感,回抽注射器有空气抽出,患者可出现咳嗽反应。

5.注射器固定于垂直位置可注入少量表面麻醉药,如丁卡因等。

然后再根据穿刺目的进行其他操作。

若以紧急开通呼吸道为目的,则需20~22号大针头刺入,以解除呼吸道阻塞造成的通气障碍等。

6.拔出注射器,穿刺点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片刻。

7.若导入气管留置给药管,则在针头退出后用纱布包裹并固定。

8.如发生皮下气肿或少量出血,给予对症处理。

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见“第十二节九、解除气道异物”。

第五节胸外心脏按压【适应证】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搏骤停。

【禁忌证】怀疑有胸部外伤尤其是肋骨骨折者。

【操作方法】1.检查循环征象在10s内快速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并同时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咳嗽或活动,判断是否心搏骤停。

2.正确的手掌放置位置用靠近患者腿部的手的示指和中指,找出患者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骨下缘;并将示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将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置于示指上方即胸骨的下半部(胸骨下1/2处),而定位的第一只手则置于已放在胸骨下半部的另一只手的上方,因此两只手掌重叠平行。

手掌根部的长轴应该放置在胸骨的长轴上。

这样就可以保持对胸骨按压的主要力量,并减少肋骨骨折的机会。

(简化技术:抢救者放置手掌在乳头连线的胸骨上。

)3.正确的胸部按压技术手肘固定、手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以髋关节为支点,用肩、臂部的力量向下按压。

4.按压的用力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前后左右摆动;手放松时应尽量放松,但手掌根部不应离开胸骨定位点。

5.按压的频率及按压深度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抢救,其按压的频率均为每分钟100次,按压与通气的比例是15:2;成人患者按压深度为4~5cm.6.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与通气的比例都是15:2。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而且没有呼吸,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约5s,吹气时间约为2s),在判断呼吸没有恢复、心搏骤停后即开始胸外按压15次(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停止按压并立即给予2次人工呼吸,共做完4个按压及通气(15:2)的完整循环周期,再检查呼吸及循环征象。

每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s心脏电复律【适应证】引起心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禁忌证】心电图示为一条直红(心搏停止)或心电机械分离。

【操作方法】1.病人处于平卧位,最好是木材床或床上垫一木板。

2.两电极板必须涂上导电糊或垫一生理盐水纱布。

3.电极板的放置位置有两种,胸前左右法:一个电极置于右锁骨下方、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电极板中心在右锁骨中线,另一电极置于乳头下方心尖处,电极板中心腋前线上,两电极板相距应在10cm以上。

胸部前后法:一个电极置于前胸部胸骨左缘第4肋间,电极板中心在左锁骨中线处,另一电极置于背部左肩胛下区,电极板中心在左肩胛中线处。

电极板作用于胸壁的压力应为1.1MPa。

4.成人、儿童、婴儿使用的电极板的直径分别为10cm、8cm、4.5cm。

5.打开除颤仪的开关,选择非同步按钮,选择所需要的电击能量。

心室颤动时,单向波除颤仪的电击能量一般为300J或360J,双向波除颤仪的电击能量一般为150J或200J。

6.按充电按钮进行充电,约数秒钟后除颤仪鸣叫提示充电完毕,将两电极板按上述位置及力度放置好后,按放电按钮,可观察到病人身体的抽动及心电波形的突察剧烈变化,提示放电完毕。

胸内电击除颤的操作规程:采用消毒过的胸内除颤电极板,并用消毒生理盐水纱布包裹,分别置于心脏有前后心室壁上;除颤的电能量选择60J;充电、放电、心电图的观察均与胸外电击除颤相同。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适应症】1.急救时的加压输液、输血或采取血液标本。

2.胃肠外营养治疗。

3.心血管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禁忌证】1.穿刺部位感染和解剖结构不清者禁用。

2.血小板明显减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慎用。

【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剂、棉签、无菌注射器及针头、锁骨下穿刺及穿刺导管,无菌纱布、无菌小孔巾、无菌手套、普鲁卡因药液或利多卡因药液、无菌盐水、静脉输液筒等。

2.患者准备。

如患者神志清楚,向患者说明穿刺的必要性及简单步骤,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合作。

3.病人仰卧,肩部垫高,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保持锁骨向前,使锁肋间隙张开便于进针。

选用传统的下位穿刺法,在锁骨中、内1/3交界下方1cm处穿刺,针头指向头部方向,胸骨纵轴呈45°,与胸壁平面10°-15°,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锁骨下后压低针体,注射器内保持一定负压,缓慢进针,一般进针4cm 左右即可见有静脉回血,表示穿刺成功。

4.穿刺成功后即可通过穿刺针内置入引导钢丝,并由此而放置静脉导管,置管深度为10-15cm。

5.置入导管后再次回抽以证实导管确实在锁骨下静脉内,连续输液并牢固固定导管。

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应症】1.急救时的加压输液、输血或采取血液标本。

2.胃肠外营养治疗。

3.心血管功能监测。

【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或静脉栓塞。

【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剂、棉签、无菌纱布、无菌干注射器及针头、无菌手套,根据需要的试管、穿刺套管针、引导钢丝、无菌巾、输液装置、普鲁卡因药液或利多卡因药液等。

2.患者准备,如患者神志清楚,应将穿刺目的及方法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协助患者取仰卧,将一侧大腿外旋,小腿屈曲成90°角,穿刺侧臂下垫一个小枕,固定穿刺部位。

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左手示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清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用手指加以固定。

5.穿接注射器,使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缓慢将空针上提并抽吸活塞,见抽出血后即固定针头装置,抽取需要的血或输入液体。

6.穿刺成功后即可通过穿刺针内置入引导钢丝,并由此而放置静脉导管。

止血【适应证】全身各处的非正常性出血.【禁忌证】出血量对生命影响不大,但若止血,对局部组织压迫较严重且影响功能的.【操作方法】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止住血后,应根椐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这种方法公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

下面是根椐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相应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

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cm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

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去脉动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

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

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

此外,不得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

本法用于肩部、腋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动止血法: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

本方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腘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在腘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

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与示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

本法用于手指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出血。

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4.止血带止血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1)充气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示、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

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

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入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第十六节第十七节第十八节第十九节第二十节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二节第二十三节第二十四节第二十五节第二十六节外伤固定术【适应证】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软组织挫裂伤,脊椎骨折,脊椎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