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新)

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新)

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一、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欧洲是期货的发源地,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

1571年,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这也是后来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原址。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锡和铜的生产国。

随着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英国开始从国外运输铜矿石和锡矿石回国进行精炼。

为了规避运输期间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英国于1876年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金属交易所。

1885年,法国商品期货交易所成立,主要交易白糖、咖啡、可可和土豆等。

20世纪70年代初,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度,利率管制政策也逐渐取消,金融期货应运而生。

英国等欧洲地区金融期货的产生略晚于美国,1982年伦敦才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开展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

1986年,以金融期货及期权交易为主的法国国际商品交易所(Marchéà Terme International de France)成立,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逐步发展至法国公债期货与期权、巴黎银行同业拆款利率3个月期利率期货及期权、CAC-40股价指数期货、外汇选择权等。

1990年,首个全电子化并以金融期货为主的德意志期货交易所成立,并迅速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抢回德国国债期货的霸主地位。

至此,欧洲区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期货交易所雨后春笋般成立,其中的竞争和规范性必然令人担忧。

到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区交易所开始了并购潮流。

先是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与伦敦期权市场、伦敦商品交易所合并;然后是1998年德意志期货交易所和瑞士期权及金融期货交易所合并成为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进入21世纪,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又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里斯本、巴黎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等重要的衍生品市场合并成为泛欧交易所。

经过合并和重组,欧洲区的交易所已经具备和美国的期货交易所进行抗衡的实力。

从早期的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到后期的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加上允许经营的如外汇OTC市场、期权、互换等非期货衍生品,以及近几年推出的Contract of Difference和Spread Betting等新兴产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使得期货公司可以经营的衍生工具极其丰富,为期货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欧洲期货公司的发展脉络1.商品期货主导的萌芽时代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国的金融管制严格,加上金融期货尚未推出,投机不活跃,参与者多为本公司实业进行避险的生产商和贸易商。

老牌的Amalgamated Metal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首批会员,作为一个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生产和贸易的公司,其期货业务就是一个为公司避险服务的部门。

尽管英国等欧洲地区的期货经纪业务在金融期货推出前并不发达,但包括曼氏金融(原Man Financial,现改名为MF Global)以及苏克顿(Sucden)等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经纪商在80年代初已初见规模,期货业务从一个部门逐渐发展成为集团下的子公司。

其中,曼氏金融成立于1981年,当时名为E D&F Man International,其母公司E D & F Man 具有从事糖、咖啡和可可等商品生产和贸易的背景。

苏克顿成立于1973年,其母公司Sucres et Denrées,是法国一家从事食糖贸易的大企业。

2.金融期货的发展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搭建起期货公司壮大的平台为了稳固英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活力以及全球的领先地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于1986年对金融服务业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引发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金融大爆炸”。

改革内容包括: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不能互兼的规定,取消经纪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允许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这场改革把金融企业推向混业竞争,促进商业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相融合,并引入了国外的金融机构,使得金融市场重新恢复活力,激烈的竞争导致金融价格的波动日益剧烈,期货市场重新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早期成立并重视期货业务的公司迅速成长,苏克顿继获得国际石油交易所的会员资格以后,又成为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所的创始成员。

同时,以金融集团为背景的期货公司相继出现,并凭借着资金的优势以及集团的品牌迅速成长。

如Newedge的成员公司飞马(Fimat)期货和卡尔(Carr)期货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其中,法国兴业银行的子公司飞马期货成立于1986年,当时法国期货期权交易所才刚刚成立;卡尔期货成立于1987年,2004年更名为卡利翁金融。

非金融集团背景的柏克莱期货(Berkeley)也成立于这个时期,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公司提供服务的衍生品已经扩展至CFDs、期货、期权、外汇和黄金等品种。

监管的放松与金融自由化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期货公司向外扩张的重要时期,飞马期货在法国成立以后,迅速向英国和美国扩张;卡尔期货成立不久就在芝加哥、新加坡、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地成立营业网点,海外机构的发展速度迅速;曼氏金融也开始在美国区域进行一些小型的收购。

3.并购狂潮成就“期货帝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大型交易所加入到合并浪潮中。

交易所的并购简化了经纪公司扩展业务的程序,使得某些期货公司迅速获得了其他交易所的经纪资格,同时也弱化了期货公司的区域化特征,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

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在竞争中逐渐退出市场,而实力强的公司则获得更多扩张和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

在飞马期货和卡利翁金融合并成为Newedge这一超级公司之前,飞马期货和卡利翁金融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

飞马期货在1995年收购了成立于1971年并以商品期货为主的Brody White,从而扩张了公司在商品期货中的业务;在2006年收购了成立于1997年并活跃于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Cube Financial;2007年收购了日本一家从事商品期货的公司Himawari。

卡尔期货通过收购Drexel Burnham Lambert,扩大了卡尔期货在美国区域的业务;1997年收购了Dean Witter的期货分支,扩大了商品期货和外汇方面的业务;2007年更名为卡利翁金融后与中信期货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期货公司。

另一个进行超级并购的公司是曼氏金融,它在2002年收购了成立于70年代并以电子网络交易著称的GNI;2005年又在美国期货巨头瑞富期货破产以后收购了瑞富期货旗下的大部分资产。

曼氏金融通过收购这两大公司迅速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提高了市场份额。

除此以外,瑞银UBS于2000年收购了PaineWebber,并于2003年收购了荷兰银行旗下的ABN AMRO全球期货期权经纪业务,使UBS在美国的客户保证金排名迅速上升。

著名的网络电子交易商ICAP于2002年先后收购First Brokers Securities和APB能源,提高了其在非企业债券和能源期货方面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收购Nittan Capital’的部分业务进入亚洲市场,2005年又收购了United Fuels的大部分资产,继续扩大其能源经纪业务。

4.电子网络交易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期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交易所实现了从大厅交易到电子撮合交易的转变,欧洲一些交易所如德意志期货期权交易所从1990年成立起就实行电子化撮合交易,LIFFE在1998年完成了电子化撮合交易方面的改革。

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得通过网络委托交易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除了飞马期货、曼氏金融和瑞富期货等大型的期货交易商纷纷上线网络交易之外,市场上还涌现了一大批以电子化交易为专长的期货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包括GNI、ICAP、MAREX金融。

GNI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对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和重视使得GNI在90年代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服务,2002年被曼氏金融收购后,其网络交易的优势继续得到发挥,成为曼氏金融在期货、外汇和价差合约等产品上重要的交易平台。

ICAP是英国主要的电子网络交易商,服务的品种全面,并且覆盖欧美成熟市场和亚洲新兴市场。

ICAP产生于1999年Garban和intercapital的合体,成立至今,ICAP从未停止对计算机技术的开发。

2003年,ICAP收购BrokerTec’s网络电子交易业务并完成整合,成为领先的固定收益证券电子交易商。

2004年,ICAP决定扩大其在北美和欧洲的期货业务,希望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电子期货经纪商。

2007年,ICAP建立铂金和钯金的电子交易平台,并整合了i-sec电子系统,实现了在该系统上进行多国证券交易、融资融券等业务。

MAREX金融也是抓住了电子化交易改革的机会,借助网络交易发展起来的一家提供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外汇等经纪服务的公司。

旗下的电子交易部门MAREX trading 建立于1998年,前身为Macfutures,是一个凭借在电子交易方面的优势,以短线交易为主的公司,该公司曾于21世纪初被瑞富期货收购。

5.英国期货公司现状20世纪90年代,英国本土的投资银行频频出现问题,巴林投资银行破产后被荷兰商业银行收购,Kleinwort Benson投资银行被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收购,英属希罗德投资银行、惠嘉投资银行、Smith New Court、嘉诚投资银行以及华宝投资银行等相继被美国的投行或者商业银行收购。

本土投资银行的缺位以及商业银行对期货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英国的期货巨头并不像美国那样有强大的金融集团支撑,巴克莱资本的巴克莱银行尚可,曼氏金融背后的曼氏集团则显然无法与高盛、美林和花旗等相比。

英国的期货经纪商主要分为全能经纪商、贴现经纪商和介绍经纪商。

全能经纪商全方位地提供期货期权代理业务、FOREX业务以及场外市场现货与衍生品的交易,同时为非清算会员或者客户提供清算业务,并且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全能期货经纪商主要有曼氏金融、巴克莱资本、柏克莱期货、苏克顿等期货公司。

贴现经纪商仅接收客户的指令,不提供交易建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服务,所有决策由客户自己做出。

英国的介绍经纪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全能期货经纪商类似,只是经营规模较小,分布的范围要比全能期货经纪商广泛得多,为小城镇居民进行期货交易提供便利。

从经营的业务来看,期货公司已经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经营范围,除了商品期货、金融期货,还有期权、外汇,以及更为新兴的CFDs、Spread Betting等衍生品,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衍生品都可以参与,因此很多的公司也不再冠上“期货”二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