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造性。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
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建议,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问
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
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强调的是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教学方式
单一化,不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们的老师不但追求考试成绩的“功利性”,而且追求自己在学校内的“权威性”,在教学过程中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
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展其创造性。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觉得语文教学要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1.不断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经常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使同一
个教育对象,随着年龄增长,其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都会有很大变化;再者,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特点也不相同,如果以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结
果会导致教学低效。
2.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深入实用的教育教学技巧,不是单纯靠书本知识所能学
到的,必须经过教师反复探索、实验和总结才能获得。
3.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技术。
社会在进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教
学手段组织教学,适应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4.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参与集体备课,参照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建议,
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5.练好基本功。
课堂教学中,板书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板书字体规范、工整、大方,
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不能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就放弃了
书法艺术的教学和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好普通话,以有丰富内涵、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美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二、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1.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学
生由于背景不同,个体的爱好、兴趣、习惯、动机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
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
的个性和特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机会。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表现的机会。
在讨论和
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
思维和差异,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
体系。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融入并灵
活运用
1.结合视听,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为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享受美好的视觉盛宴;又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配乐的课文朗诵,给学生优美的听觉享受。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的《春》,这样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录像,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
电教媒体可以调动学生观察、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彻底突破习作时言之无物、无从下笔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
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解决了他们的无米之炊。
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叙述当时热闹的比赛场面,又不失时机地指导观察特写镜头,如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水到渠成。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实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
以上个人反思还仅仅是经验的皮毛,还望专家们多多指点,让我不断超越、不断完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