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家畜繁殖学绪论及第一章

1家畜繁殖学绪论及第一章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公畜的பைடு நூலகம்殖器官包括四部分:①性腺:睾丸;
②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尿生殖道; ③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④外生殖器:阴茎。
一、睾丸和阴囊
(一)睾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睾丸的形态 正常雄性家畜的睾丸(testis) 成对存在,均为长卵圆形。不同种家畜睾丸 的大小、重量有较大差别,猪、绵羊和山羊 的睾丸相对较大。牛、马的左侧睾丸稍大于 右侧。
荷斯坦牛的睾丸
山羊的睾丸
家畜两个睾丸分居于阴囊(scrotum)的
两个腔内。牛、羊睾丸的长轴和地面垂 直,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缘,附睾头朝 上、尾朝下;马、驴的睾丸长轴和地面 平行,附睾附着于睾丸的背外缘,头朝 前、尾朝后;猪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倾斜, 前低后高,附睾位于背外缘,头朝前下 方,尾朝后上方。
三、研究内容

家畜繁殖学由繁殖理论、应用技术和繁 殖管理三部分组成。现已形成雌性学 (therogenology)和雄性学(andrology)。 的所有生理现象、规律和机理,包括配子的发 生、生殖道和性腺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对生 殖的调节作用、性行为、受精、胚胎发育、妊 娠和分娩的机理、泌乳和仔畜的哺育以及外界 环境因素对生殖过程的影响等。
2、附睾是精子最后成熟场所 由睾丸精细 管生产的精子,刚进入附睾时,颈部常有原生 质滴存在,说明精子尚未发育成熟。精子通过 附睾过程中,原生质滴向后移行。这种形态变 化与附睾的物理及化学的变化有关,它能增加 精子的运动和受精能力。
3、附睾是精子的贮存库 一头成年公牛两侧附 睾聚集的精子数约为700多亿,等于睾丸在3.6d所产 生的精子,其中约有54%贮存于附睾尾。公猪附睾 贮存的精子数为2000亿左右,其中70%在附睾尾。 公羊附睾贮存的精子数在1500亿以上。
4、附睾管的运输作用 精子在附睾内缺乏主动运 动的能力,由附睾头运送至附睾尾是靠纤毛上皮的 活动,以及附睾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精子之所以能在附睾内较长期贮存,其原因尚

不十分清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附睾管上皮的分泌作用能供给精子发育 所需要的养分。 (2)附睾内的pH为弱酸性(6.2~6.8),可 抑制精子的活动。 (3)附睾管内的渗透压高,导致精子发生脱 水现象,故不能运动。 (4)附睾的温度较低,精子在其中处于休眠 状态,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从而为精子的长时 间贮存创造了条件。

英 国 的 哈 蒙 德 ( J· Hammond ) 和 奥 斯 丁 (C.R.Austin),美国的柯尔(H.H.Cole)、 卡普斯(P.T.Cupps)和哈菲兹(E.S.E.Hafez) 等人的著作对家畜繁殖学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 大贡献。俄国的伊万诺夫(И.И.ИBaHOB) 为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学者董伟、王丕建、谢成侠、安民、 张天佑、张岳、刘健等老一辈繁殖专家为我国 家畜繁殖学的开创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由 董伟教授主编出版家畜繁殖学第一版,现已是 第四版。
(二)阴囊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阴囊是包被睾丸、附睾及部分输精管的袋状
皮肤组织。 阴囊能维持睾丸保持低于体温的温度,这对 于维持生精机能至关重要。 睾丸在其发育过程中,到胎儿期后才由腹腔 下降入阴囊内。 成年公畜有时一侧或两侧睾丸并未下降入阴 囊,称为隐睾(cryptorchids)。
二、附睾
(一)附睾的形态
附睾(epididymis)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
由头、体、尾三部分组成。 (二)附睾的组织结构 附睾管壁由环形肌纤维、单层或部分复层柱 状纤毛上皮构成。
(三)附睾的功能
1、吸收和分泌作用
吸收作用为附睾头及尾的
一个重要作用。 附睾液中有许多睾丸液中所不存在的有机化合 物 , 如 甘 油 磷 酰 胆 碱 ( glycerophosphoryl choline ) 、 三 甲 基 羟 基 丁 酰 甜 菜 碱 (carnitine)、精子表面的附着蛋白等物质, 这些物质与维持渗透压、保护精子及促进精子 成熟有关。
三、输精管
(一)输精管的形态结构 附睾管在附睾尾端延续为输精管(vas deferens spermaduct),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肌 层和浆膜层。输精管的起始端有些弯曲,很快 变直,并与血管、淋巴管、神经、提睾内肌等 同包于睾丸系膜内而组成精索(seminiferous cord),经腹股沟管进入腹腔,折向后进入盆 腔,在生殖褶中沿精囊腺内侧向后延伸,变粗 形成输精管壶腹,其末端变细,穿过尿生殖道 起始部背侧壁,与精囊腺的排泄管共同开口于 精阜后端的射精孔。
2、睾丸的组织结构 睾丸的表面被覆以浆膜
(即固有鞘膜),其下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 白膜,白膜由睾丸的一端(即和附睾头相接触 的一端)形成一条宽为0.5~1.0cm的结缔组织 索伸向睾丸实质,构成睾丸纵隔。纵隔向四周 发出许多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伸向白膜,称为 中隔。它将睾丸实质分成上百个锥体形小叶, 小叶的尖端朝向睾丸的中央,基部朝表面。精 细管在各小叶的尖端先各自汇合,穿入纵隔结 缔组织内形成弯曲的导管网,称作睾丸网(马 无睾丸网),为精细管的收集管,最后由睾丸 网分出10~30条睾丸输出管,汇入附睾头的附 睾管。
四、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家畜,其中尤以分布 广、数量多、经济价值较大的牛、猪、羊、 马、兔等为主,另一方面,随着动物养殖业 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生产部门,伴侣动物— —犬和猫,人工驯养的野生经济动物,如毛 皮兽(狐、水貂等)、药用动物(鹿、麝 等)、实验小动物和某些观赏动物以及家禽 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故该学科的研究对 象日益扩大。扩展为动物繁殖学。
(一)繁殖理论为生殖生理学,研究有关生殖
(二)应用于繁殖的技术大体分为三类。
1、鉴定检查技术,如发情鉴定、妊娠诊断、分娩 监测、生殖力评定、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直肠检查、 阴道检查),激素水平的测定,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 的品质鉴定等。 2、繁殖控制技术,即用人为的方法调整和改变某 些生理过程,以提高繁殖效率或便于生产管理工作的安 排,如初情期控制,发情控制,产仔控制,排卵控制, 配种控制,性别控制,受精控制,妊娠控制,分娩控制, 泌乳控制,产后发情控制,繁殖周期控制等。 3、新兴起的繁殖生物技术,以生殖细胞和胚胎为 对象的高技术,如胚胎移植。配子与胚胎冷冻保存,胚 胎嵌合,胚胎分割,细胞核移植(克隆)、卵母细胞成 熟培养与体外受精,性别控制,胚胎干细胞技术,基因 导入等。

(三)繁殖管理是在生产中为保存和提高畜群
繁殖效率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例如:(1) 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各种繁殖技术的具体运用, 包括方案的制定、工作计划的组织和实施、问 题的分析和总结、效果的评定和改进;(2) 生殖器官疾病和不孕现象的发现和诊断,原因 分析和防治工作的进行;(3)繁殖母畜与种 公畜的选择和利用,繁殖资料的记录和管理, 繁殖效率的评价和分析;(4)畜禽配种、妊 娠、分娩与产后等繁殖关键时期工作计划的制 定和组织实施,生理状态的监测和检查。
五、研究重点

从动物的个体发育史看,繁殖学贯穿繁殖 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它们是(1)胚胎发育阶 段,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腺发育和配 子发生;(2)出生至初情期阶段,即生殖机 能趋于成熟和繁殖的准备期,生殖系统在此期 内充分发育,配子达到具有受精能力的阶段; (3)初情期至生殖机能衰退终止的繁殖阶段, 即生育期,此时动物完全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 生育期是繁殖学的中心内容和研究重点。
六、分支学科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 家畜繁殖学本身可细分为若干专题学科(更 深层次的分支学科),如生殖生理学、生殖 内分泌学(生殖激素)、繁殖控制、繁殖病 理、人工授精、繁殖生物技术等。
七、应用

家畜繁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最终 目的在于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 本措施是加强繁殖管理工作,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生 活环境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使它们的生殖机能 得以正常发挥,在此基础上,再采取适用的技术方 法,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包括消除不孕、缩短产 后期的产仔间隔、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和幼畜成活 率、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等损失。现代高度集约化 畜牧业的经营和发展更需要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控 制、胚胎移植、胚胎工程等繁殖生物技术,以期最 大限度地提高畜群的繁殖效率。
3、睾丸的功能 (1)生精机能 精细管的生精细胞经多次分裂后
最终形成精子,并贮存在附睾。 (2)分泌雄激素 睾丸的间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 雄性激素(androgen),包括睾酮(testosterone, T)、5α-双氢睾酮(5α-dihydrotestosterone)。 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激发公畜的性欲及性兴奋, 刺激第二性征,刺激阴茎及副性腺的发育,维持精 子发生及附睾精子的存活。 (3)产生睾丸液 由精细管和睾丸网产生大量的睾 丸液,含有较高浓度的钙、钠等离子成分和少量的 蛋白质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精子的生存,并有 助于精子向附睾头部移动。
家畜繁殖学
畜牧专业用
陈其新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第二章 生殖激素 第三章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第四章 雌性动物的发情 第五章 受精、妊娠和分娩
第六章 人工授精
第七章 家畜的繁殖力 第八章 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
一、概念与意义



家畜繁殖学(reproduction of domestic
睾 丸 和 附 睾 的 结 构
精细管的管壁由外向内是结缔组织纤维、基
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主要由 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和足细胞 (Sertoli cell)两种细胞构成。
(1)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 数量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