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农家乐”是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舍和农、林、牧、渔等特色产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丰富城镇居民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带动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未来几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加快“两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两区”建设,必然要求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一、发展现状(一)现状我县现有农家乐经营点15家,农家乐饭店经营户60余家,共涉及7个镇(街道)。
其中,已创建首批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1个(南北湖村),省级农家乐特色点3家(百步镇生态休闲农庄、南北湖村袁家湾生态农庄、滨海明珠生态园),省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四星级1家(滨海明珠生态园),旅游服务质量三星级4家,旅游服务质量二星级8家。
建成各类休闲观光园区11个,基地经营面积7480亩。
2009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占旅游接待总量的40%左右,年营业收入6600余万元。
农家乐经营点以民间工商资本投入为主,如嬉溪菜园子、祝家庄、紫薯山庄等,已吸引民间资本13000万元左右,农户投入3200万元左右。
从经营主体区分,主要有农户自主经营、企业法人经营和合作经营三大类。
(二)存在的不足:1、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受资金实力的影响,投入不足,农家乐发展规模比较局促,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没有跟上发展步伐;资源整合也不够,各点各自为阵、经营分散,较难连线成片形成规模效应。
2、功能单一,吸引力普遍不强。
我县农家乐与景区结合方面做得还好,但大多农家乐仅限于吃饭、钓鱼等比较单一的功能,参与性活动项目少,缺乏吸引游客延长逗留时间的有效措施,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往往刚开始游客较多,后续力量不足,部分农家乐经营惨淡。
3、品位不高,服务质量待提升。
我县的农家乐还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休闲旅游的品味不高,经营户自身宣传挖掘意识不浓,重饮食轻文化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经营户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服务方法传统,与优质服务差距较大。
有的农家乐经营场所卫生、环境较差。
4、要素因素制约明显。
环保、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制约了农家乐的开发利用,加上农家乐产业链没有形成(农产品销售等),经营季节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了农家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提升二、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两新”建设和“两区”建设,围绕农村变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发展景区依托型、田园休闲型、山地景观型、生态养生型、农事体验型、产业基地型等模式的农家乐,坚持集中化、生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力争在今后五年中,我县农家乐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其中农家乐示范户30家以上、星级农家乐20家以上,形成10个以上特色突出的“农家乐”示范区,农家乐可提供的床位数达到600个,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提供5000人就业岗位,综合收入3亿元以上。
使其成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发展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原则。
加强与城市建设配套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统筹规划。
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把握好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
发展“农家乐”,必须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事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开发适应城乡居民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以及求新、求特、求变消费需求的休闲旅游项目。
(三)坚持安全发展、规范经营原则。
发展“农家乐”,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业主、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引导,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示范区(户),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县“农家乐”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
切实加强政府引导力度,促进农家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特色区;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区域资源和农业园区发展的“农家乐”龙头企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大型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五)坚持保护环境,生态优先原则。
发展“农家乐”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生态优先,要通过农家乐的发展,营造优美环境,促进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严格控制如千亩荡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新上“农家乐”项目。
加强南北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四、空间布局设想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以嘉兴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江浙沪为辅助客源市场。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按照“二带、二区”进行布局,重点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农家乐”示范区和示范户,形成区域特色突出、业态相互补充、服务功能完善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格局。
南北湖农家乐集聚带:该区域以南北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主导,是目前基础较好、未来空间较大的发展农家乐重点区域,结合南北湖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果品资源,以南北湖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为重点,以黄沙坞采摘园、袁家湾生态观光园、黄沙坞围垦综合高效农业园、农发薯类科技园、南木山山里人家休闲区等为节点,以登山健身、生态观光、果品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农家饭店为主要服务功能,适度提升会议住宿、拓展运动等设施,延伸农家乐产业链,开发农家乐产品,形成最具规模、产业效应突出的南北湖农家乐聚集带。
环县城农家乐集聚带:该区域主要于城镇、元通街道、西塘桥街道、秦山街道、武原街道部分区域为主,紧抓最近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充分利用县城城镇人员集聚的优势,发展适应城镇人员需求的农家乐项目,以滨海明珠生态园,庄柴湖生态休闲区,青莲生态农业园、大桥公园为节点,以生态休闲、大桥观光、周末休闲度假、有机农产品品尝为主要服务功能,加快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营条件,增强服务功能,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差异化强,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环县城农家乐集聚带。
县域西部生态休闲区:该区域主要百步镇、通元镇、沈荡镇为主,依托现有的横港生态园、祝家庄生态园、苏氏生态园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沈荡万好生态园。
建设集科普、体验民俗、休闲度假、生态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打造县域西部现代休闲农业品牌。
秦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该区域主要嬉溪菜园子、万奥芦荟为主体。
依托猕猴桃和芦荟特色产业,发展档次较高、特色突出的农家乐,规划建设高尔夫练习场、真人CS拓展训练、集装箱旅馆、芦荟养身会馆、绿色蔬菜基地等项目,形成生态体验型农家乐,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五、规划建设重点(一)南北湖农家乐集聚带1、黄沙坞采摘园重点区域:南北湖黄沙坞建设内容:发挥南北湖的资源优势,建设以柑橘等四季水果采摘为主要特色、以特色农家饭为辅的农家乐。
2、袁家湾生态观光园重点区域:南北湖袁家湾建设内容:发挥袁家湾的资源优势,依托南北湖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集休闲、运动、度假、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
3、黄沙坞围垦综合高效农业园重点区域:黄沙坞围垦区农业综合开发用地建设重点:综合利用围垦区4500亩农业综合用地,发展综合高效农业,引领农业发展趋势,结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4、农发薯类科技园重点区域:澉浦镇紫金山村建设重点:充分发挥薯类资源优势,在研发的基础上发展薯类种植,配套建设特色餐饮、农家小屋和各类参与性项目,形成以薯类产品为主题、特色活动为辅的薯类乐园,为南北湖旅游配套服务。
5、南木山山里人家休闲区重点区域:南北湖村南木山、北木山建设重点:依托南木山、北木山的自然资源和农家特色,发展休闲度假功能和养生功能为主的农家乐,吸引城市居民及中老年群体,利用现有新四军北撤遗址,探讨建设新四军北撤为主体,集中还原历史事件场景,发展红色旅游。
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为目的,发展景区依托型农家乐。
(二)环县城农家乐集聚带1、滨海明珠生态园重点区域:武原镇明珠村建设重点:依托现有生态园,建设南方生态种植园和盐文化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内涵,规范经营条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形成盐文化展示、特色餐饮、住宿会议、热带植物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
2、庄柴湖生态休闲区重点区域:于城镇庄家村发展思路:发挥庄柴湖的资源优势,结合“两新”建设和绿道建设,建设以华东地区休闲垂钓基地为主,兼具生态养生、会务度假、农家小院(地产)为一体中高端生态休闲区3、青莲生态农业园重点区域:西塘桥镇电庄村建设重点:依托青莲食品公司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建设县城北部集无公害蔬菜、畜禽放心肉类供应,数字农场,特色餐饮,休闲购物与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
4、大桥公园重点区域:开发区跨海大桥北堍建设重点:依托跨海大桥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开发以大桥博物馆、大桥游览、旅游购物,海上游艇、海鲜一条街为主要内容的大桥公园。
5、其他环县城农家乐饭店重点区域:县城周边建设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要求,合理布局,体现差异性。
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体现农村特色的餐饮,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向往农村的需求。
(三)县域西部生态休闲区1、横港生态园建设重点:发挥现有种养殖和生态餐厅的优势,突出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增加农事体验项目和休闲活动项目,成为体验民俗、休闲度假、生态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
2、祝家庄生态园建设重点: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养生、会务度假、欢乐水世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家乐。
3、苏氏生态园建设重点:发挥现有的优势,提升果品种植、生态养殖水平,开发特色餐饮、城镇家庭自留地、儿时游戏等项目,建设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农家乐。
4、万好生态园建设重点:依托万好蔬菜这一农业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品牌,打造蔬菜世界、特色餐饮、休闲观光、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
(四)秦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重点区域:嬉溪菜园子、万奥芦荟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高尔夫练习场、真人CS拓展训练、集装箱旅馆、芦荟养身会馆、绿色蔬菜基地等项目,形成生态体验型农家乐,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