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论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政府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以提升农业竞争力与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业收入、繁荣乡村经济。
殷平曾在《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中提到过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他指出:第一,在目前的旅游研究与农业研究中,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章太少。
第二,发表乡村旅游论文的期刊多集中在旅游类、地理类,其作者也基本都是旅游地理、旅游开发方面的第三,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比较窄。
第四,现有的研究重复工作比较多。
而学者温芳也曾说过,国外乡村旅游开展比较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目前,我国论文中有关国外成果的介绍较少。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文章中学到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如何景明的文章,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做了深入的评述。
该研究认为,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供给需求的动力机制、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乡村旅游的管理、乡村旅游的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女性问题等7个方面。
并且认为国外的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而王云才的研究则显得更为实用与现实。
其论文以澳大利亚和台湾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国外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方面的先进经验。
隋春花在《乡村旅游: 21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一文中指出,在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是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 目前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高品味的旅游形式。
(二)研究主要成果
就全国来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已使2000万人脱贫。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已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理论上解释这些问题并提
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也就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们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例如:有的学者着重从规划、硬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建立营销网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王军,2009);有的从个案的角度分析了农家乐的管理模式问题(张雯,张广胜,2009);有的学者则探讨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魏旭江,2008);还有的学者则从地方特色的视角研究了农家乐应如何创新(周笑益,2008);而沈国斐则强调了规划、特色营销和对经营者的教育培训问题(沈国斐,2005);何景明从理论的高度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状况,指出这种研究还应该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三)发展趋势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更是起步不久,因此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把握好方向,掌握总体趋势走向。
傅德荣谈到过首先乡村旅游应当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其次乡村旅游正朝着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展最后乡村旅游客源正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
学者何红也曾说过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主题之一,休闲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产物,“农家乐”休闲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朵奇葩。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迅猛发展凸显乡村旅游优势,从休闲旅游到生态旅游 ,应顺应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
王云才也曾在《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提过,乡村旅游将朝着四个模式发展:农旅结合的主题农园开发模式;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庄园发展模式,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未来的乡村旅游中,农家乐是一个亮点,凸显原真性,走多样化,自主化道路是一个必然趋势。
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向生态旅游转型。
(四)存在的问题
谢凤云在《论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中指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的参与度不够;文化教育功能缺失;季节更迭对其影响较大,是农家乐发展的主要瓶颈。
王云才也曾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存在四大问题:经营理念低俗化的问题;品牌定位趋同化的问题;乡土文化城市化的问题;管理模式混乱化的问题。
池静、崔凤军在《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研究———以杭州梅家坞、龙坞茶村、山沟沟景区为例》文中着重强调了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开发会造成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失序,公共福利供给短缺这些严重影响。
袁定明在《论“农家乐”旅游》中指出,农家乐”旅游的使自然生态平衡遭破坏,大量的“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拥挤的人流、车流以及噪声、废气,让当地的农民感到生活空间缩小,生活拥挤纷
乱,严重的会导致当地农游者的敌视态度。
其次,他还认为“农家乐”旅游消费缺乏理性。
许多地方把“农家乐”办成餐厅酒楼,盲目模仿城市旅游消费模式,其实人们到“农家乐”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而是追求生态环方面的精神享受。
因此,对资源环境,物质享受要提倡“绿色”消费,即在消费中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从诸多学者的观点中,笔者总结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二、经营者科学文化素质低,缺乏经营理念。
三、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四、公共次序混乱、公共资源利用无度。
参考文献
[1] 于函. 论吉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J].青岛大学旅游学院.2010年 08期.
[2] 沈惠惠.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以杭州梅家坞农家乐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22(3).
[3] 徐文箫叶云. 杭州对梅家坞景区进行全新规划[J].中国旅游报, 2009.2.4 11版.
[4] 池静、崔凤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研究-以杭州梅家坞、龙坞茶村、山沟沟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6, 第7期 21卷.
[5] 张文菊、杨晓霞. 风景名胜区发展“农家乐”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缙云山景区农家乐为例[J].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6,34(23).
[6] 魏斌林丽波. 浅谈开展“农家乐”旅游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08期.
[7] 陈吉. 杭州梅家坞更新过程中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8,(03).
[8] 段敬丹. 浅谈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006,(04).
[9] 黄黎明王艳丽. 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5年 12期.
[10]张雯、张广胜.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第3期第25卷.
[11]温芳.农家乐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条件分析——以南京浦口区乌江镇“十里农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6).
[12]曾建明、肖洁.略论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J].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0年第8期第26卷.
[13]包书政、王志刚.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
[14]李叶妍.农家乐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0年第7期.
[15]徐斌、邵伟丽.乡土元素在杭州梅家坞农家乐景观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2010年3月第37卷第1期.
[16] Gordon clark&mary chabrel. Measuring Integrated rual tourism (2007) Tourism Geographies, V ol9,No.4,371-386.
[17] Richard Sharpleya and Deborah Jepson, Rural tourism: A spiritual experience?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K.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K. July 5 2010.
V olume 38, Issue 1, January 2011, Pages 52-71 .
[18] Monica Iorioand Andrea Corsalea. R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Romania . University of Cagliari, November 12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