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知觉和认知
-
-
-
-
-
冗余规则:传输信息时,为了避免遭受信道(channel) 和噪音的干扰,人们往往借助于信息的重复和信息的累 加,以便使对方能够得到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为了 保证理解,信息传输和变换过程中总是要给出比实际的 需要更多的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沙漠 VS 热带雨林
-
• 复杂性的含义 结论—中等程度的刺激最符合人的理想。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复杂性最为合理。
启示:
思考,对于环境设计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
-
-
-
二、环境元素的“显著差异”P58 思考:
城市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是否需要“显著差异”?利弊各是什么?
-
三、对自然环境的体验 结论:
• 当环境作用与人的性格特点和癖好一致时,人就会感到愉悦,反之则体验到 负面的情感。偏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景观偏爱受生命周期、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影响。
-
二、基本观点
(一)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
(二)同型(构)论 相对应性,即特定的物理现象会引起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
(三)场作用力 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
-
-
-
-
-
三、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
图地之分是先天赋予,后天加强。 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主体。环境 中某一形态元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就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 形成对比主次。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愉悦 VS 恐惧
达尔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非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 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美 VS 丑 审美的源泉就是动物的天性,来自于远祖的生存策略和 对栖息环境的选择。
-
-
-
-
三、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
启示:
小面积比大面积(斑马);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对称;封闭比开放; 单个突出比凹入;动态比静态;整体性强;与众不同;有意义的形态;这些 易成图形,即环境中更为突出,会成为视线焦点。
-
-
-
-
-
-
-
(二)群化原则p36
邻近原则 相似原则 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
-
四、多种知觉体验间的相互影响
(一)相互削弱与破坏 (二)相互加强与协同 (三)互相补偿或替代
-
各种知觉按其重要性形成等级: 大尺度:视→听→触→嗅
小尺度:视→触→动→听(机理、质感、运动路线)
-
第三章 环境认知
研究: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
间长短,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启示:
注意设计中的“暗示”语言,潜在功能。 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是有意而为之或是无心之错?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1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知觉理论→强调学习(人的主动探索)的重要性(P42)
启示:
1、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
客观的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有些场所需要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 醒水平和兴趣,比如游览和娱乐场所; 有些场所需要提供清晰的知觉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比如大 医院、商场、火车站、航空港、交通要道等 窗口→大玻璃 大玻璃×→公共建筑的大门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
-
-
-
-
-
-
-
-
-
-
第一节 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一、城市地图组成要素 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二、认知地图的性质和特点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模糊和片段性、个人差异
-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1.各要素之间空间关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标志醒目、方向
-
-
-
-
-
-
-
-
-
-
-
第二节 空间定向
空间定向包括位置感、方向感和距离感。 “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要去的地方;如何确定到达目的 地。”
-
-
-
-
-
-
-
第二节 空间定向
启示: 1.文化的差异性(罗马模式;中国人多使用坐北朝南,非等距的 正交网格的体系;风水说) 2.结合自然环境地势定位(武汉) 3.注意标志物的提示作用,避免误会的产生。(冗余规则)
-
• 哪只更帅?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安全 VS 危险 人们喜欢正面视野开阔,背后有安全庇护和坚实依靠的 环境。
-
-
-
-
第四节 基于多学科的研究
环境知觉理论→环境信息特点、主观偏爱、遗传基因、生理和心理特点、社 会文化背景、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等等。
一、对“复杂性”的偏爱 彩色 VS 黑白
明确。
在入口、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节点设置独特的雕塑和标志性建筑,会加强地点的 方向性。 岛与湖水,强化滨水空间的方向性。 登上制高点鸟瞰全局,有利于建立环境的总体意象。
-
-
-
-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2.同一性→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 3.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北京地名、美国地名)
2014-2015 第二学期 环境心理学
第二讲 环境知觉
-
-
-
斑马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
-
第二章 环境知觉 研究:人对于真实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即时而又直接的反应。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第一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有组织整体”,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但它的特性又不包含 于任何元素之内。
-
-
(三)简化原则 感知对象的信息量越少,该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
-
-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概率直觉理论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 环境特性。对于任一给定环境,我们做出的判断不可能是绝对肯定的,仅仅 是一种概率估计。 P41可知论哲学观与不可知论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