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陆新武侠小说简介

大陆新武侠小说简介


C
3.大陆新武侠创
念存在争论、 D
4.媒介有待多样化——网络 媒介的兴盛与纸质媒介的衰
展方向摇摆不定 E
5.受众群体的期 望值高。
作队伍青黄不接 F
6.理论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联系不紧密,指向不明

晰。
1.大陆新武侠概念存在争论
• 2007年11月在杭州召开了“中国武侠小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港台学者) 在肯定大陆新武侠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疑问:“如果称大陆新武侠,那么港台怎么办?”港台学者 认为,港台武侠在大陆武侠的刺激下有复苏的气象,《今古传奇· 武侠版》多次发表了温瑞安、 黄易、九把刀等港台作家的作品,而温瑞安、黄易等港台作家也积极参与大陆新武侠的各项评 奖,因此以“大陆”来统称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创作不够全面。
2.“ ”——— 步 步 非 烟 武 侠 才 女 :“ ”
列、《舞阳风云录》系列、《华音
流韶》系列、《昆仑传说》系列、 《人间六道•修罗道》《剑侠情缘》。
3.“椴”—小椴:“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之一”
“椴”,指小椴,他学 习金庸、古龙、黄 易与温瑞安等作家 之长,创作的武侠 小说独具特色,被 温瑞安称为“椴派”。 其作品有《杯雪之 夜雨打金荷》《洛 阳女儿行》《美人 刺》《青丝井的传 说》《隙中驹》 《长安古意》《龙 城》《开唐》等。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四、大陆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凤步椴沧”
.“凤”——— 凤歌:“`后金庸' 时代的挑大梁 者”
3.“椴”———
小椴:“大陆新武 侠领军人物之 一”
1.“凤”——凤歌:“`后 金庸'时代的挑大梁者”
• 1977年生,重庆奉节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目前居住于四川成都,自由撰
• 3.大陆新武侠的女性主义特征 • 大陆新武侠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是女性作家的 加盟。在《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三年来 发表的作品中,女性作者有沧月、沈璎璎、 步非烟、优客李玲、萧拂、楚惜刀、糖小小 讯、斑竹枝、松风古琴、萧如瑟、李歆、夏 洛、莫缱等十余位。她们都受过大学以上的 教育,是在90年代以来女性意识苏醒、女性 主义进入批评话语之后成长起来的。而此前 还未有过女性写作武侠的记录,她们的出现 是武侠小说史上一件意味深长的大事。
5.从其构成格局看,以市场化的武侠传媒为核心,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融合。

第一是界域融合。创作界、传媒界、理论界、产业界迅速融
合,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深具特色的代表。就创作界而言,形成了
“凤歌的综合、沧月的感觉、小椴的技巧、步非烟的想象、方 白羽的哲思、慕容无言的现代”等六种“自成一派”的新风格。

第二是地域融合。中国大陆及港台甚至海外华人(以留学生为
届全国大学生武侠文学征文”(2003年)变成 了“`侠少杯'中学生新概念武侠作文征 文”(2005年),之后又开辟了“侠少客栈”版块, 举办征文大赛,逐步强化“青春”这一定位。
3.大陆新武侠创作队 伍青黄不接
4.媒介有待多样化— —网络媒介的兴盛与 纸质媒介的衰落
5.受众群体的期望值 高。
大陆新武侠创作大致经历了“兴 起(2001-2003)、繁荣(20042005)到转折(2006- 2007)的不 同阶段”。以《今古传奇· 武侠版》 在2006年底的销售大幅下滑为 转折点,武侠小说创作表现出了 一定程度的停滞,作品存在较为 严重的自我重复现象。

“沧”,指沧月,她以写武侠奇
幻小说出名,被冠以“言情武 侠”之名。其代表作有《血 薇》《护花铃》《七夜雪》 《镜》系列《羽》系列等。
4.“沧”—Hale Waihona Puke —沧月:“言情武侠”其它作家
• 1.沧浪客。 • 1965年生,云南昆明人,1985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90 年出版《一剑平江湖》。
• 2.江南。

1977年生,安徽合肥人。毕业
于北京大学,曾留学美国,现 居住于北京。作品有《此间的
少年》、“九州”系列、《光明皇
帝》、《龙族》等。
五、大陆新武侠小说的特点
1.与时俱进 观念 形式 内容
2.传播媒介(网络媒体)多样化
3.大陆新武侠的女性主义特征
4. 文化先进性
5.从其构成格局看,以市场化的武侠传媒为 核心,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融合。
稿人,曾经在《今古传奇•武侠版》担任编辑。他的作品有《铁血天骄》、
《昆仑》、《沧海》,计划中的《山海经》没有完成。凤歌创作的作品虽不 多,但一部《昆仑》就足以使凤歌成为大陆新武侠的“挑大梁者”。
• “步”,指步非烟,有北大“武侠才女”之 称,她的写作风格兼具武侠和奇幻色 彩。其主要作品有《武林客栈》系
二、大陆新武侠
由复苏到发展的原因
1.与中国不断加速
2.故事技术的演进。读 者新的需求、媒体形 态的要求,令武侠文 本发生了变化。
的、全面的都市化
进程密切相关。
3.武侠范畴的多 元与扩展。
4.大陆新武侠顺
5.现代传媒为大
应了当代娱乐休
闲的审美心理。
陆新武侠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
01
02
03
04
05
三、大陆新武侠的概 念 广义大陆新武侠是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

尽管有全方位的媒体(介) 投入,可也只是个别专业期 刊的一枝独秀而已,作为主 流的网络平台则被产业界的 游戏、电玩、动漫等所占据, 武侠发展的空间狭小,网络 影响极为有限。

社会的发展使得阅读群 体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
相应的对于武侠小说的
要求也在攀升。

2.大陆新武侠发展 方向摇摆不定
• 共同提出大陆新武侠概念的两大阵营在时隔 6年后对武侠的定位产生了分歧:一方面,学 者与一部分作者积极探讨如何使大陆新武侠 继承金庸武侠雅俗共赏的传统;另一方面,作 为大陆新武侠创作的指导性刊物,《今古传 奇· 武侠版》在其定位上逐渐趋向青少年化,
以培养新人为主旨的武侠征文大赛,也从“首
• 1.与时俱进 观念 形式
内容
• 我们读小说想得最多的是故事,看得 最多的是武功,梦得最多的是儿女情 长。故事、武功、感情三者构成了 武侠小说最基本的元素因此。如果 要说创新,在这三点上下功夫其实很 难,首先还是要从观念上创新,由此 带来形式、内容上的创新。
• 2.传播媒介(网络媒体)多样化 • 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网络性盗版与拼命的模仿, 曾像血管中的血栓一样堵死了大陆武侠的发 展。期刊是绕开这一死结的一个办法,另一 个办法是网络。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 创刊。此前,许多年轻作家则是在网络上创 作的。即便是武侠杂志出现之后,许多作家 仍然坚持在网上创作,再将完成的作品取下 网来在纸质媒体上发表。这也是从前武侠小 说写作中没有过的。
• 4. 文化先进性 • 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平主义构成了大陆 新武侠文化先进性的“三大主义”。科学主 义体现了“第一生产力”对于武侠小说文体 发展的动力作用,理想主义体现了大陆新武 侠站在历史发展规律性高度对人物思想觉悟 和奉献精神的表现,和平主义是对人类生命 和尊严的维护、尊重以及对人民群众作为历 史前进动力的思考。

5.2004年,盛大网络收购起点中文网
6.2006年,大型动画卡通片《红猫蓝兔七侠 传》推出
• 狭义大陆新武侠主要是指以《今古传奇•武侠版》 为平台推出的一批武侠作家与作品,代表作家是 沧浪客、小椴、沧月、凤歌、江南、步非烟等人。 大陆新武侠由复苏到发展,与中国不断加速的、 全面的都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它是在由杂志、图 书、网络、网游、影视、手机等组成的“全媒体” 平台上展开的,其中,网络媒体是关键,它推动 了故事技术的演进和武侠范畴的多元与扩展。
大 作陆 品新 简武 介侠
一、产生背景
1949年以前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生力军在大陆,向恺然、李寿民、 王度庐、白羽、郑证因、朱贞木等以各具风格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武 侠小说留下了不同的创作流派。1949年以后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心在 台、港地区,台湾有柳残阳、司马翎、古龙等人,香港有金庸、梁羽 生、温瑞安、黄易等人,而中国大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武侠小说 基本上是绝迹的。1980年代以后,台、港地区武侠小说开始走下坡 路,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大陆的武侠小说崛起了。更为惊喜的是他 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作家群,他们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 创作的话语权重归中国大陆。
代表)迅速融合。大陆新武侠已经不止是大陆的新武侠,而是以
大陆70后的一代为主体,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武侠潮流。就创 作群体而言,大陆海外留学生如江南、糖小小汛等,港台后起之 秀如九把刀等,武侠前辈如黄易、温瑞安等,都已与大陆新武侠
有了更深层次的融合。
六 、存在的问题
A
1.大陆新武侠概
B
2.大陆新武侠发
生的作家、作品,与
武侠相关的影视、网 游,以及关注这种文
化的读者与之产生的
互动,通过复杂的媒 体运作与传播产生的
文化类型与文化现象。
广义大陆新武侠标志事件
> > > > > >
• • •

1.2000年前后清韵“匪帮”成立
2.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

3.2002年电影《英雄》公演
4.2003年,武侠网游《剑侠情缘》上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