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 八七会议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 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是()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执政为民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 发展先进生产力B 发展先进文化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发展B 全面C 协调D 以人为本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A 刘少奇B 毛泽东C 邓小平D 王稼祥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改革开放D 为人民服务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A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 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A 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B 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C 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A 理论联系实际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A 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C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D 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体现是()A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B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 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D 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创新B 改革C 革命D 发展10.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A 制度创新 B 理论创新C 科技创新D 文化创新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著作是()A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联合政府》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 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C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3.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 《新民主主义论》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A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B 资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C 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D 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5.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A 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B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民C 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D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6.“因为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关联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 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 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 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统一战线,它的名称是()A 革命统一战线B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 工人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C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的联盟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A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C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 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A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B 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建设广大的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D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A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C 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A 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C 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D 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3.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成熟C 上层建筑完善D 法制健全4.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A 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B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 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 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 本质B 特征C 目标D 原则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A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B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C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D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理想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8.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A 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 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 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D 姓“资”姓“社”问题9.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10.发展之所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归根结底要看()A 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 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C 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表现D 党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强调这一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A 使我们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B 使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C 使我们在工作中避免“左”和“右”的错误D 使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B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A 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发达C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D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A 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于()A 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B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C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D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区域发展不平衡B 城乡发展不平衡C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D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9、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C 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A 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B 是在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来的C 是党的基本路线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D 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2、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