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回徽州

梦回徽州

梦回徽州
人杰地灵,俊采星驰,无数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诞生在我的家乡徽州大地。

让我们梦回徽州,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力图创新的洋务运动,不论是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多少徽州人走在解放名族,争取独立的最前端。

正当英国人想要用鸦片敲开中国国门,想要用枪炮轰击古老的中华大地。

但是安徽人并没有屈服,即便封建王朝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时期,尽管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凋零。

但是当英国侵略之时,安徽人以及大的热情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之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爱国篇章。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率1200官兵驰援江浙抗英前线,才参加了著名的定海保卫战。

战斗之中,王锡朋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个动人篇章。

诚然,抗争是主旋律,但是风流人物亦不胜数。

当洋务派领袖合肥人李鸿章,也许人们看到的是他签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何曾又是他所愿?当中华大地饱受国难之时,他同样也能做出少许突破,兴办洋务运动,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主持向海外派遗留学生活动,建立北洋海军。

没有他,谁又能说清朝能够继续苟延残喘?这便也是徽州之魂。

历史的车轮轰轰转过,时间回到了南海之上,当北洋舰队遇上日本舰队,作为安徽人的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回程时于大东沟海面突遭日舰队截击,发生黄海海战,他指挥应战,重创日寇两舰,1895年日寇以海陆两军围攻威海卫,他因力战失利拒绝投降而自杀。

他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精神。

当侵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之时,便有法国人借天主教神父之名,兴建教堂,然而干的却是拐卖儿童之行。

当人们群众包围教堂之时,要求教堂放出被拐卖的儿童,却遭到了教堂的拒绝。

愤怒的人们群众冲进教堂将侵略者的建筑物付之一炬。

然而清政府却软弱无能,做的是逮捕当时的反抗群众,向侵略者妥协,签合约,加以残酷镇压。

然而安徽的人们不会屈服,尽管芜湖一地的民众被逮捕,被处死,但是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爆发的确实更多的反抗洋教的斗争,轰轰烈烈,永不停息,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血型。

然而除了不停息的反抗斗争,安徽的文化与经济亦不可忽略。

然而多年领先的农业经济已经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却是手工业经济与近代工业经济。

徽商的辉煌早已远去,靠盐和丝绸致富的徽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只能靠茶叶和对外营销农产品来获取微博的利润,直到1978年的小岗村,安徽的经济才重新焕发生机。

安徽的文化却并不落后,当陈独秀主办的《安徽俗话报》倡导民主革命与解放,提倡实业,兴办学堂,大力传播科学知识。

号召了安徽各界的爱国人士为自己的家乡而奋斗,在安徽地区埋下了辛亥革命的火种,更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好铺垫。

在艺术领域安徽更是不落人后,徽班进京与其他地方特色相结合终成京剧。

再多的苦难也无法掩盖安徽人的血型,安徽人为自由民主奋斗的不屈精神。

不论是侵略者,还是残酷的清王朝,割据军阀,安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

数风流人物,不论是安徽绩溪县人胡适,提倡文化改良和白话文。

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冯玉祥。

无不是安徽人的骄傲。

时光流转,留下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的是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动人历程。

也许更多的安徽人并没有被历史所记录,而是默默做一个徽州人应该做的
事,而那些英勇的斗士却会被我们铭记。

詹天佑,刘铭传,张治中,一个又一个响亮的的名字,也许他们只是多数徽州人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但是江淮大地永远不会缺少真正的猛士,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历史。

也许徽州没有北京的众多文化古迹,没有沿海地区的发达经济,但我们有自己的一段历史,一段血与泪的历史,近代的中华是一段抗争史,近代的江淮大地也是一段奋斗史,不容任何人所侵略的历史。

说不完的事,写不完的风流人物。

当日军侵略我们之时,我们没有屈服,我们也有新四军,当国共内战之时,我们没有袖手旁观,淮海战役,安徽农民用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

当毛主席在天门城门上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结束的是一段历史,江淮大地为之兴奋,为这么多年的斗争感到感动。

时光荏苒,也许过去的反侵略史早已过去,也许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已经过去,但是安徽人民依然屹立在江淮大地之上。

回望历史,我们有数不尽的名人,近代家乡的人和事便似乎已经随风飘散,但是李鸿章,丁汝昌,冯玉祥,胡适,陈独秀,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却会始终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展望未来,我们今天便已十分美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芜湖经济开发区,一个个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走向繁荣。

历史就如同昨天一般,催人奋发,催人警醒。

近代的江淮,近代的徽州,梦回徽州,心存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