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四章2
2.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 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 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 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 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 和评论。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
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 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 见和建议。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 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
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 往和计算机互联网。
2. 搜集文献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 文献查找方式。
• 检索工具查找方式指利用现成(或已有) 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
• 现成的工具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目录 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两种。
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还可使用现代教育情报系统的检索方 法。
• 积累文献的方式:
做卡片(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 卡)、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 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 分。
(一)文献的阅读
• 1. 阅读原则: ⑴ 计划性原则;⑵ 顺序性原则; ⑶ 批判性原则;⑷ 同时性原则。
• 2. 研究文献的阅读方献进行加 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 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 找的文献。
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4)三次文献
也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 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 概括论述的文献;
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主讲人:宋红 2012.9.23
• 内容要点:
1.研究文献的类别、特点; 2.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 3.文献的阅读、记录和分析方法; 4.文献综述; 5.内容分析法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6.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7.内容分析法的模式。
• 重点难点:
文献阅读和记录的原则、方法; 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1)零次文献
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 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 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 种原始纪录。
(2)一次文献
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 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 调查报告等文献。
期刊论文、研究报告、 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2)内审的4种方法:
文字性文献的互证; 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 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
(四)文献的分类整理
(1)定性分类整理
常用的分类划分方式有三种: 一次划分、 连续划分、二分法。
(2)分类整理的要求:
1.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 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 究方法。
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 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 有不同。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主要差别: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 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 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 程序化。
又称追溯查找方式,即根据作者文章 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去追踪查找有关 文献。
3. 积累文献:
积累文献的基本要求:
文献积累内容应努力做到的充实和丰富; 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 积累文献应该全面。
• 积累文献的一般过程:
先从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 手,再陆续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 到的资料;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 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
1. 确定综述的选题; 2.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3. 第三步,整理文献; 4.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5.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
什么是文献?
“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 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不仅包括图书、期刊等常见的纸面印刷 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文献的种类
按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 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 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教育研究动态综述,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什么是文献法?
主要指搜集、 鉴别、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 研究形成对事实 的科学认识的方 法。
文献法的 一般过程
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提出课题或假设; 研究设计; 搜集文献; 整理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1. 搜集文献的渠道: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
•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 有系统的分析,并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 征。
• 应用: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可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
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 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
浏览; 粗读; 精读。
(二)文献的记录
• 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 标记与批语式; 抄录式; 提要式; 札记式; 综述式。
(三)文献的鉴别
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 “内审”两类。
(1)“外审”的四种方法:
1.辨别版本真伪; 2.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献的体例;4.分析文献中的基本观点、 思想。 • 还可通过对文献物质载体的物理性质的技术测定来 判断文献形成的年代。
基础或条件。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 统化的特点,可节省同行阅读专业文献资料 的时间和精力,迅速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 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
•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
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 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 文献目录。
•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