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学前教育现象和建构学前教育理论的过程。

2.什么是抽样?
答: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图推断总体。

3.什么是观察法?
答: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观察是研究的基础。

4.什么是文献法?
答: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的研究步骤可分为三个环节:文献搜集、文献鉴别和文献整合。

5.什么是假设?
答:假设又称假说,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6.什么是无关变量?
答:又称“控制变量”,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7.什么是结构性访谈?
答:结构性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8.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答:教育行动研究特定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实现教育理想的行动研究。

9.什么是质的研究?
答: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0.什么是个案研究?
答:个案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指综合多种方法,手机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

二、填空题
1.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系统性、可靠性、创造性、科学性、人文性。

2.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自愿、匿名、保密和无害。

3.选择课题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是价值原则、创新原则和可行原则。

4.假设通常由论题、关系陈述、推论三个要素组成。

假设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和假定性。

5.文献内容加工处理常用的做法有书目登录、摘要和文献综述等几种形式。

6.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认知能力而独创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观察、访谈、测验、实验等方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换句话说,临床法是对观察法的一种改进。

7.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调查研究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跟踪调查。

8.实验效度是指实验的有效性和真实程度。

9.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以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10.课题研究中,测量包括物理测量、教育测量、心理测量和社会测量。

1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实施两次,所得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12.社会测量法是美国的莫雷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研究团体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13.统计分析方法的特征主要有科学性、直观性和可重复性。

14.重要课题往往要进行立项论证、开题论证两个论证。

15.文献检索的方法有顺序法、逆查法、追溯法和抽查法等。

16.写一篇访谈通常要有导语、表头、正题、结束语。

三、问答题
1.教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8分)
答:教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领域内存在或出现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2)研究教育的现状;(3)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4)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5)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

2. 学前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10分)
答:(1)明确观察目的,即确定观察的问题;(2)制定观察计划,对观察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等都要事先安排好;(3)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使被观察的对象必须处于常态之下,对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人为控制,呈自然状态;(4)进入观察现场;(5)做好观察记录。

3.进入观察现场需注意什么?
答:(1)尽可能注意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视情况决定完全参与还是完全观察);(2)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以证明研究者得诚信;(3)定量观察,必须携带笔记记录;(4)研究者要讲究观察记录的方式方法;(5)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

4.简述问卷设计的准则。

(10分)
答:编制问题是问卷设计的一项基本工作,问题编写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洁。

问卷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主题鲜明;(2)通俗易懂;(3)一个题目只包含一个问题;(4)不使用带有诱导性的题目;(5)所提问题应是被调查者能够提供的信息;(6)题目中的答案应具有排他性;(7)问卷中的题目应具有一定的逻辑,符合被调查者的思维习惯;(8)问卷结果应便于统计处理。

5.访谈的特点有哪些?
答:(1)整个访谈的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2)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3)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6.谈谈你对行为矫正法的认识。

(12分)
答:(1)行为矫正法始于解决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和学习行为问题,是行为学习理论与临床心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方案。

(2)行为矫正的理论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后天的学
习获得的,绝非是先天决定或遗传造成的。

问题行为与环境密切联系,问题行为通常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进行了某种不适当的学习形成的。

既然问题行为通常是习得的,那么改变不良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进行有系统的重新学习,就一定能使问题行为产生变化并得到纠正。

(3)行为矫正法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

①确定矫正对象和问题行为;②分析问题行为,弄清问题行为的来龙去脉;③制定矫正方案,落实具体的矫正措施;④对问题矫正实施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⑤综合评定行为矫正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