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城版高中歌唱教案

花城版高中歌唱教案

花城版高中歌唱教案【篇一:花城出版社的高中音乐教案《思乡曲》】提交者:方芸(提交时间: 2009-7-4 22:55:20)答题内容:《思乡曲》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

(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五、教具准备: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很好听!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

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甚至句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

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

它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使之获得崭新而丰富的表现力。

、全曲欣赏1) 、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a、思考问题: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感?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会有相似的音,象都有个共同的根基。

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

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象是游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

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七、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八、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

九、课后小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篇二:2015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音乐的风格第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秧歌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体验我国北方地区的秧歌舞,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感知体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认识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学会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掌握秧歌舞的节奏和十字舞步教学难点: 1、秧歌节奏的掌握。

2、十字舞步。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设问和图片导入,使同学们初步对“秧歌”产生兴趣。

(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跳秧歌的场面,引发学生兴趣。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生:他们在扭秧歌。

2、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扭秧歌”啊?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扭一扭秧歌,怎么样?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民间扭秧歌的场面。

(河北印象之扭秧歌)(出示幻灯片,呈现课题)二、欣赏《东北大秧歌舞曲》1、聆听舞曲,感受舞曲热烈的气氛。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舞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播放音乐)生:热烈的、兴高采烈的2、再次聆听,学唱东北大秧歌调师:这首舞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师:秧歌舞曲常用的节拍多为4/4或2/4拍,4/4拍时重音在第四拍上,2/4拍时重音常在第二拍上,其节奏富于弹性。

师:板书节奏型。

好,让我们一起来打节奏。

4、学习节奏,强调附点音符(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学习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

)5、简介秧歌舞曲常用乐器师:在秧歌当中,离不了乐器的伴奏,听出这首舞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吗?师:通常秧歌都是由唢呐和锣鼓来伴奏的。

(多媒体课件简介乐器)三、学跳秧歌十字步1、播放秧歌基本动作舞蹈片段(多媒体课件)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秧歌的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优美。

好,下面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也一起来活动活动,扭一扭,,跟我学跳秧歌最基本的舞步十字步。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十字步秧歌3、跟着《东北大秧歌舞曲》一起跳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第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戴红领巾、学敬队礼的活动,激发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渴望及对红领巾的热爱。

2、通过创“英雄塑像”培养学生正确区别各种主题、即兴创作造型的能力以及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听唱歌曲,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附点节奏等所产生的乐曲风格。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1、复习歌曲《只怕不抵抗》。

指导学生用坚定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图示,模仿、创作造型来表演歌曲中“只怕不抵抗”这一句的歌词。

3、歌表演《只怕不抵抗》二、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初听并回答问题歌曲的名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第一段)找出歌曲中最喜欢歌曲中的一句歌词3、再次复听(观看少先队入队仪式的照片)4、学戴红领巾、敬队礼5、完整表演唱三、即兴合作,创作主题造型1、导入师:的确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些英雄故事,还请你们课外去收集了一些。

谁愿意为我们讲讲你收集的英雄故事?2、个别学生讲故事,分组交流收集的英雄故事3、结合故事内容创作个体英雄造型4、教师小结并出示“造型主题”(四个主题)5、小组排练、展示主题造型6、互相评价表演内容(评价标准:是否与主题相符)四、综合表演表演唱“只怕不抵抗”→塑英雄造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3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蒙古的地域、大草原、蒙古族的风俗3、舞蹈导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蒙古舞蹈:老师自跳,学生拍手伴奏师教几个动作和学生一起跳起来(讲解蒙古族几个动作的要领如:硬腕、硬肩、骑马的动作)师生一起跳起来二、新课教学1、听蒙古族小朋友骑着小红马向我们走来了(完整聆听歌曲)。

2、(你听到蒙古小朋友都唱了些什么)读歌词(可用动作提示)3、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唱一遍。

4、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再听一遍 5、如果你们也骑上小马奔驰在草原上,心情会怎样?现在让我们也来试试。

(处理歌曲情绪)6、下面一起跟琴来唱(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直到唱好7、这么好听的歌,我看有的同学都忍不住跳起来了,让我们边跳边唱(跟伴奏)三、编创与表现1、课件出示三个蒙古包(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红色--请你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听清要求:你们可以用老师教你们的蒙古舞动作或自己编创的动作跳,无论怎样跳一定要和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个空间,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四、课堂总结【篇三: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

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

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