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问题详解电子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问题详解电子版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A卷)一、填空题1、63002、四面八方、地心、物质、反射、折射3、最外面、岩石、地幔、硅、铁、镁、2900、1000~30004、3400、铁、镍、47005、7、28、7.8、24.2万、2010、、7.1、财产6、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石膏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1B、2C、3A、4C、5 B、6C、7A、8C四、实践综合题实验课题:研究火山的成因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蕃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冒出来。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岩浆会从地壳薄弱处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草图:见课本P6页五、简单题1、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2、答: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摩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一、填空题1、能源、金属2、地壳、地幔、地核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5、巨大压力、变形6、早、衡、地动仪7、青藏8、矿物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三、选择题1B、2A、3C、4C、5C、6B、7B、8A C四、简答题1、答:地球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各层的结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底部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2900多千米。

这一层的温度大约1000℃至3000℃,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

地幔下部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地核半径3400多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这一层密度大、温度高,温度高约4700℃。

2、答: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火山的作用可形成矿藏,火山灰可形成肥力很高的土壤,有的还可制作水泥,许多火山泉水有医疗之效,不少火山区还是旅游胜地,这些都是火山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有:强烈爆发的火山会引起气候异常,火山喷出窒息性和有毒的气体可使人和动、植物死亡,大量的熔浆和火山碎屑物可摧毁城市、村庄和田野,从而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

五、实验科学探究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岩浆、地壳实验看到: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冒出来。

火山喷发的原因:地壳压力大,岩浆可能从地壳薄处喷出。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1)用力折木棒,木棒会弯曲、变形,当用力很大时,木棒会断裂,感觉振得手发麻,并发出“啪”的声音。

(2)毛巾会弯曲、变形,出现折皱。

(3)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形成地震。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一、填空题1、液体、固体、气体,四面八方2、振动、波浪、水波、周围、消失3、耳廓、外耳道,听小骨、椭圆、半透明、耳蜗4、外耳道、鼓膜、鼓膜、鼓膜、听小骨、耳蜗、耳蜗、声音信号、大脑5、20~200006、性质、能量、穿透力7、污水、废气、垃圾,污染8、军事领域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1C、2B、3B、4B、5B、6B四、在下图中填写耳朵各部位的名称(见课本P24页)五、简答题1、答:听不到声音。

因为那里没有空气,又不能借助任何工具,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听不到。

2、答:马、兔的耳廓很大很长,并且可以转动,这可以使它们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微弱的声音,及时发现各种危险情况,防止受到伤害。

六、实践综合题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近处的蜡烛火焰跳动,在远处的蜡烛火焰不动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敲鼓时,鼓振动发声,鼓振动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传到蜡烛的火焰,火焰也同时振动)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B卷)一、填空题1、振动、空气。

2、振动、空气、真空3、鼓膜、耳蜗4、外耳、中耳、耳,中耳、耳,外耳,鼓膜、听小骨,椭圆形、半透明,耳蜗、听神经5、物体振幅、振幅大、振幅小6、20~200007、高、低8、产生、传播、生活区9、噪声、污水、废气、垃圾10、液体、固体、气体,不同,真空11、空气、空气二、选择题1B、2C、3A、4C、5A、6A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四、简答题1、答:听不到声音。

因为那里没有空气,又不能借助任何工具,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听不到。

2、答: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答:保护听力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重点是保护耳膜,防止因尖硬物体的刺激、巨大的声响、病菌的感染损坏耳膜,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4、答:在学校里,为了减少噪音,应做到以下几点:(1)轻声关门;(2)教室(阅览室)不大声喧哗;(3)楼道里轻放脚步,不能大声尖叫;(4)上课不交头接耳,下课不打闹。

(答案不唯一)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一、填空题1、观察、研究、区域、区域2、秋季、星座、星座、五颗亮星、M、W3、北、醒目、重要、七颗、勺子、北头七星4、猎户座5、大犬、-1.45、8.66、3000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B、2A、3A、4B四、画出北斗七星在秋季和冬季时的样子秋季冬季五、1、答:不可以,如果不选定参照物,就很判断所观察的星座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答:从秋到冬,星星多起来,更亮了,出现了许多秋季没有见过的星座,北斗七星勺柄指向由西方转向北方。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B卷)一、填空题1、仙后座、M2、北、南、东、西3、南、北、西、东4、猎户座、七、四、又白又亮5、天狼星二、选择题1B、2B、3BA、4A、5B、6B、7C、8BA、9D三、判断题1√、2×、3√、5√、6√、8√、9√、10×、11√、12×四、简答题1、答:观察目的:了解北斗七星组成的形状、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观察地点:开阔地带观察方法:(1)每晚不同时刻。

(2)每晚的同一时刻。

2、答:随着季节的变化,北斗七星的形状没有变化。

在天空中位置有变化,绕北极星按逆时针旋转。

五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A卷)一、填空题1、最外面、坚硬、地幔,硅、铁、镁、2900、1000~30002、四面八方、地心3、地振波、磁力4、2010、4、14、7.1、5、气体、液体、固体6、外耳、耳7、外耳道、鼓膜、鼓膜8、污水、废气、垃圾、污染9、大熊、北方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1B、2C、3B、4C、5C、6C、7A、8C四、简答题1、答: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消除噪声源;将噪声源与生活区隔开;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地采用吸音与隔音设备来降低噪声;植树造林也是降低城市和工矿企业噪声的方法。

2、答: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摩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五、实践综合题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实验材料:皮筋、鼓、鼓锤、铃铛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五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B卷)一、填空题1、地壳、地幔、地核2、温度、水、植被3、遗体、遗迹4、矿物、矿产5、椭圆、半透明6、硅、铁、镁,铁、镍7、京杭大运河、1794、六、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8、88、自东向西移动9、北方、醒目、重要、七、勺子、北斗七星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1B、2B、3A、4B、5B、6A、7C、8C四、名词解释1、星座: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2、风化: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五、生活中的科学1、答:在2亿至3亿年前,地球上覆盖了大片的森林、沼泽;在不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

这些死亡的植物因不透氧气而不能完全分解,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还原环境中,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

因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由于地壳运动,有些煤层被埋得更深,而有些煤层接近或露在地表。

2、答:一是尽量避开噪音。

二是避免乱挖耳朵。

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口,以免震破鼓膜。

四是鼻、咽部发生炎症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

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3、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六、实验题(一)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近处的蜡烛火焰跳动,在远处的蜡烛火焰不动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敲鼓时,鼓振动发声,鼓振动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传到蜡烛的火焰,火焰也同时振动)。

(二)探究火山成因1、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铁盒子、火柴、土豆泥、番茄酱2、过程与现象:岩浆、地壳、番茄酱、土豆泥,模拟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C)参考答案一、查漏补缺1.温度水分植被风化2.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3.京杭大运河4.耳廓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5.88 东升西落6.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7.振动空气8.真空不能传播声音9.振动空气10.空气11.音量音调12.东西西东二.明辨是非错对错对错对对错错对三选择题BBABC BBCAA四.设计实验并简答(一)1.火山形成的原因:地壳越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