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激趣鼓励,焕发作文教学的生机活力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作文教学也就撑起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有趣的问题或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欢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这种激趣鼓励法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为此,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激趣鼓励做粗浅地探讨。
关键词:激趣;鼓励;分类指导;因势利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面对写作文,只能是“望洋兴叹”。
如何让学生不再为作文“头痛”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激趣鼓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感悟生活入手,鼓励快乐写作
苏霍姆林斯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可以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来达到的。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经历中感悟生活,发现新的观察视角。
在生活中,有同学感悟到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一股清泉表现出生命纯净的美,小蜜蜂是勤劳而智慧的,这就是很好的题材。
我们应训练学生学会“我口
表我心”,充分展现自我。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多肯定学生的情况下,激发其潜在的兴趣。
二、适时激趣鼓励,加强分类指导
(一)寻找切入点,适时鼓励
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
为此,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尽量寻找这些优点,一旦发现,就先写上赞语,或留上表示写得好的曲线或圆圈。
这些赞语、曲线或圆圈,就好像奖给学生的勋章。
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作文的优点也就越来越多,受鼓励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这样,作文教学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境界。
(二)因材施教,分类鼓励
1.对全班群体的鼓励
社会学认为,班级亦即群体,班级教学亦即群体教学。
要使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就要重视班级群体的作文意识,认真培养良好的写作风气。
为此,在作文课上,我常对全班学生充分表扬鼓励。
比如对他们说:“这次作文全班交得很齐,而且写得都有进步,相信下一次会更好。
”有时大量张贴学生的习作;有时让一个学生执笔写一篇文章,原稿打印几十份,让全班每个同学修改,然后以全班的名义刊登在学校文学社的刊物上,这使全班学生都感到高兴、自豪,从而对作文产生极大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气。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
(1)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鼓励
对这些学生鼓励要适度,不能过分,鼓励频繁会降低鼓励的价值。
我曾教过一个叫王xx的学生,她对写作很有兴趣,我每次布置作文,她都要写上两篇,一篇是我命题的,一篇是她自己命题的。
我叫她常写日记、周记,并鼓励她向一些社投稿。
她得到鼓励后,真的这样做了。
她写的散文《秋收的时节》在《长春晚报副刊》上发表了,以后又陆续在一些地方性报刊发表了小说、散文。
我想,这些跟鼓励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作文虽然不是很好,但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的鼓励
对于这一类学生,我常拿他们的习作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在课室里张贴,或在学校文学社办的刊物中登出来,这些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实实在在表扬、鼓励自己,从而产生动力,发展潜能,提高写作水平。
(3)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鼓励
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他们缺乏写作热情,容易产生畏难、厌恶情绪。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负责。
因此,对他们的鼓励要巧。
比如某句名言引用恰当,某个词用得准确或者生动,某个字写得好看等等,对这些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依托网络,因势利导激趣
激趣作文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树立教学新理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可通过尝试网络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几年,我发现很多学生有时间宁可上网,也不看课外书,造成学
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
我通过网络作文以达到师生互动,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写作平台,使老师更加贴近学生的写作流程,把握学生写作思维动向,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作品文件夹,根据他们的写作情况给予适当的评定和指导,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提高了,鲜活的话题多了,写作兴趣浓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写作灵感源于生活,写作内容源于生活,激趣鼓励就是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激趣鼓励与掌握知识、开发智能、提高写作的紧密结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逐步达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