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启示

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家族依靠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连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较为著名的有古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蔡邕、蔡文姬父女,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颜之推、颜师古祖孙,王通、王勃祖孙,杜审言、杜甫祖孙,杜佑、杜牧祖孙,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近现代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钟书家族,俞平伯家族,冯友兰家族,梁启超家族,傅雷、傅聪父子,汤用彤、汤一介父子,杨武之、杨振宁父子等。

书香门第教育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从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人们常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这些书香门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书香门第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表征,并把这条规则代代相传。

正是因为有了“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才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气质高雅、行为得体,成就惊人。

具体来说,书香门第是怎样培养下一代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济世情怀和安身立命的智慧呢?我们以几个著名的家庭为例: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

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

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后,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
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

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

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

每周有半天休假。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着深刻的认识。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梁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学习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科目,稍为多用点工夫。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是在良好的家教下,打开了智慧之门。

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虽然杨振宁很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父亲却并不急着让他专攻理科,而是有条不紊地让儿子接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诗,背下了大量的经典。

除了杨振宁自己学习,杨武之还专门请雷海崇教授的得意门生丁则良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涉古教育”──读古书,受古训。

杨振宁读初中的所有假期都由丁则良带他背诵、讲解《孟子》等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在中学时代,
杨振宁背诵了很多中国的经典著作。

一个人永生不忘又受益无穷的,便是父母在他孩提时代播洒的智慧种子,这一点在杨振宁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后来,杨振宁回忆说:“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

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

他却要我补《孟子》,这对我这一生有很大意义。


傅雷,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他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长子傅聪,是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钢琴家。

在傅聪的教育上,傅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傅聪能做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因此,除了请人教傅聪学钢琴外,他亲自教傅聪学习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大量古文,这种教育进行了6年,奠定了傅聪厚实的东方文化根底。

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如果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没有高度的理解,就不可能用钢琴传递自己的心声,也不可能赋予一个个音符以生命。

正因为有了“琴外”的功夫,所以傅聪能独具慧眼地吸收西方文化,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钢琴家。

这些书香门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智慧的眼光,他们知道从浩如烟海的人类典籍中帮助孩子选择最重要的书、最有影响的教材,在孩子“童蒙养正”的关键阶段,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最优秀的经典著作给孩子做了启蒙教育。

因为他们知道为了让孩子成为社会卓越人才,必须让孩子尽早接触人类文明的精华、那些流传千年的经
典名篇,即使是为了培养一位科学家,也同样需要如此,因为文化之根扎得越深,成就之果才能结得越大。

这,就是书香门第能够不断培养出杰出人才的秘密。

书香门第家庭在引导孩子读书时,更能从上一代读书的经验中,把握哪些书可以让孩子修身养性,哪些书可以让孩子安身立命,哪些书可以把孩子培养成经国济世的大人才。

我们普通人没有书香门第的背景,也不是贵族出身,我们的孩子没有“先天的土壤”,我们后天唯一能弥补的就是营造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人生的起步处就站在全人类众多原创性巨人的肩膀上,让孩子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高起点展开创造性的人生。

论文
蒙以养正——书香门第成功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刘豪杰
锦绣小学
2015年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