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要求、防制过程及服务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4.2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2部分:服务指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爱卫发(1997)第5号]《灭鼠、蚊、蝇、蟑螂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传播人类疾病和/或妨碍人们正常生活的生物,包括鼠、蚊、蝇、蟑螂、蚁、蚤、虱、蜱、螨等。
3.2综合防制根据标本兼治、着重治本,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安全、减少对环境危害的原则,针对有害生物特性,采用合理的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和生物防制等手段,组合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3.3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对各类环境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监测、预防和控制,并向客户收取相关费用的专业服务机构。
3.4密度监测采用统一方法对某一特定区域(场所)内有害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3.5服务技术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在开展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时所使用的药械、采用的方法、防制的过程和效果评价等行为和做法。
3.6服务质量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在保障人体健康、畜禽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服务区域内的有害生物进行防制时,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3.7规范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服务时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程序。
4 服务机构要求4.1 场所服务机构应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库房和配药操作间。
办公场所内有相应的自动化办公设备,配有电话、传真机、电脑各1台。
库房应远离生活区和办公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药械分类存放,保证安全,环境条件应满足药械存放要求。
配药操作间应配有天平、量筒、搅拌器具等。
4.2 人员服务机构中至少有一人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者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中级等级资格证书,技术人员需有大专以上文化,操作人员需有初中以上文化。
防制服务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省辖市以上(含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
4.3 管理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如药械采购制度、药械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现场工作制度、客户服务档案和跟踪调查制度、员工培训制度,鼓励服务机构按照GB/T19004.2的要求建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4.4 防制药械防制药品应具有农药登记证,严禁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相关部门公布的禁用药品。
防制器械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服务机构应配备靶标生物密度监测器具。
4.5 个人防护服务机构应做好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配备适于不同季节穿着的工作服、帽子、防护口罩或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服务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
4.6 分级服务机构分级见表1。
表1 服务机构分级等级条件甲级乙级丙级场所面积(m2)办公场所≥100≥50≥20防制药械库房≥80≥60≥30配药操作间≥30≥20≥10人员技术人员≥3,其中2人应具有三年以≥2≥1上相关工作经历操作人员≥8≥6≥4防制器械贮备数量(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2≥1≥8≥6≥4背负式手动压力喷雾器≥6≥4≥2机动超低容量喷雾器热烟雾机≥2≥1-≥1--手推式大功率喷雾机服务用车(辆)≥2≥1-服务机构应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合同中注明靶标有害生物名称、防制范围、防制药械、防制方法、防制期限、防制预期效果,并明确责任分工等。
5.4 方案实施5.4.1 实施前,检查杀虫药械的性能状况,要让客户了解防制方案、计划及防制后客户应采取巩固防制效果的措施。
5.4.2 实施中,要严格按防制方案要求选择药品、器械、剂型、喷洒(投放)数量和部位,并做好记录。
注意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提醒客户保护好作业环境内的食品和饮用水,保障宠物、家禽和家畜等的安全。
应根据当地靶标生物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合理选择使用防制药剂。
5.4.3防制后,应清理现场,所有防制操作用物品都应带回;若发现有死亡的有害生物应及时清理、分类收集。
5.5效果评价防制后应进行靶标有害生物的密度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A,注意防制前后密度监测方法应一致。
6 服务质量评价服务机构应在合同有效期内对客户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6.1长期防制服务效果对于服务期限在六个月以上的客户,服务机构应定期进行有害生物密度监测及必要的防制巩固工作。
鼠、蚊、蝇、蟑螂的防制服务效果应符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爱卫发(1997)第5号]规定的下列要求,其它有害生物的防制服务效果应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
6.1.1 灭鼠标准15m2标准房间放20cm×20cm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2%;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1%;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2%。
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6.1.2 灭蚊标准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服务所白天人诱蚊15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6.1.3 灭蝇标准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6.1.4 灭蟑螂标准(同类老鼠调查时应固定一种诱饵),粘鼠板上粘有老鼠者,记为阳性,用布放粘鼠板数除阳性粘鼠板数,以百分比表示鼠密度,其公式为:鼠密度=阳性粘鼠板数/布放粘鼠板数×100%。
A.1.3粉迹法室内外均适用。
在室内,每间房布撒滑石粉两块,粉块面积为20×20cm2,紧靠墙根撒布,粉厚1mm;大房间按每15m2面积两块布放,大仓库沿墙根每10m一块。
在室外根据不同环境,可在鼠活动的区域沿墙根10m布一块。
晚上布放,清晨检查。
粉块上有鼠足印或鼠尾迹者,记为阳性,以鼠迹阳性率的百分比表示鼠密度,其公式为:鼠密度=鼠迹阳性块数/布放有效粉块总数×100%。
检查时应将布放不到位或被破坏的粉块,视为无效粉块,应从布放总数中除去。
A.2蚊虫密度监测方法A.2.1成蚊人工小时法适用于室内。
用电动吸蚊器人工捕捉房间内蚊虫15min,捕获的成蚊数量乘以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
A.2.2成蚊人体诱捕法适用于室外。
在蚊虫孳生地附近,选择遮阴一处,监测人员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然后手持吸蚊管吸捕停落在小腿的蚊虫,以15min为一次计量单位。
A.2.3蚊幼捞勺计数法选蚊幼孳生场所,用500ml收集勺于幼虫孳生的水面,沿其边缘的不同地点采集一定勺数的水样,检查蚊幼和蛹的数量,计数方法是:幼虫密度=(各期幼虫总数+蛹总数)/勺数。
A.2.4蚊幼小型容器计数法在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或下水道口内,检查蚊幼及蛹并计算阳性率。
阳性率=蚊幼阳性处/检查存(积)水处×100%。
A.3苍蝇密度监测方法A.3.1成蝇目测记数法适用于室内。
在室内场所的一定面积或一定时间(5min)内直接目测停落的蝇数,也可利用家蝇喜欢停落在绳索上的习性,在调查场所悬挂一定数量和长度的绳索,定时观察停落在上面的蝇数。
密度为:只/间·时间。
A.3.2成蝇笼诱法适用于室外。
选择多蝇场所定点定时布放诱捕笼,白天放置6h,捕获的蝇数即为蝇密度指数,用只/笼·日表示。
笼下放动植物各半的诱饵,一般以各种腐烂食物、动物的脏器等放在诱饵盘内。
A.3.3成蝇粘蝇纸法适用于室内。
利用市售的粘蝇纸(带、条)平置或悬挂在室内,计算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粘蝇纸粘捕的蝇数,作为密度指数,用只/粘蝇纸·时间表示。
A.3.4蝇幼虫和蛹计数法在室内盛放生活垃圾容器、室外存放生活垃圾容器、外环境散在暴露的蝇类孳生地、公共厕所等处,检查蝇幼虫及蛹并计算检出率。
检出率=蝇幼虫和蛹阳性容器处/检查容器处×100%。
A.4 蟑螂密度监测方法A.4.1目测观察法在调查的房间内,每间房按15m2计算,大房间按每15m2折成一间计算,选择蟑螂栖息场所,观察是否有蟑螂存在并记数,有蟑螂房间计为阳性间,用调查蟑螂总数除阳性房间数,以百分比表示蟑螂侵害率,密度指数为:只/间。
A.4.2粘捕法在居民区内每户按3~5个(张)粘蟑盒(纸)布放,在宾馆、饭店等室内场所,大房间按每15m2布放2个(张)粘蟑盒(纸),晚放晨收,连续监测2d,用布放粘蟑盒(纸)的总数除粘捕蟑螂的总数,其密度单位为:只/个·夜或只/张·夜。
A.5 蚂蚁密度监测方法(食饵诱捕法)适用于室内有小黄家蚁或广头大蚁的场所。
在有蚂蚁活动的室内环境,观察寻找蚂蚁的活动情况,在蚂蚁的运食路线或蚂蚁窝附近,放一预先称好重量(1g左右)的蚂蚁饵剂,3~4h后开始观察引诱蚂蚁取食情况。
有蚂蚁取食的饵剂记为阳性,观察每一阳性饵剂10min并记录蚂蚁的数量,将投放蚂蚁饵剂总数除阳性饵剂数,以百分率表示蚂蚁的诱捕率;密度指数用阳性饵剂数除一定时间内观察记录的蚂蚁总数量表示,单位为:只/阳性饵剂·时间。
A.6跳蚤密度监测方法(粘捕法)在调查房间的室内地面上,按15~18m2面积用16开的粘蚤纸5张,分别于室内中心和房间四个角落各放一张。
经一昼夜后,检查并计算平均每张纸所粘得的蚤数(称为游离蚤指数),密度单位为:蚤数/张。
A.7 虱子密度监测方法A.7.1目测内衣虱指数法抽查一定人数的内衣,用内衣件数除检获的总虱数,即得出平均每件内衣的虱数,称为内衣虱指数,用以表示染虱的程度,其公式为:内衣虱指数=检获总虱数/内衣件数。
A.7.2目测染虱率法按统一的方法和要求,检查一定数量的人员,凡发现有虱成虫及若虫、虱卵者皆视为染虱(阳性),然后计算染虱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既为染虱率,其公式为:染虱率(%)=染虱人数/检查人数×100%。
A.8 硬蜱密度监测方法(布旗法)作好初步调查,选择一日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时间,用1m见方大小的白绒布旗,在调查地段内进行定时拖蜱。
拖蜱时,手持旗杆伸向一侧面,使布旗平铺于草丛上,以等速缓步向前行走,每步行10m观察一次,将附于旗上的蜱拣入玻璃管,每小时拣获蜱数即为密度,单位为:只/布旗人工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