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训练通用版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训练通用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考点训练:大气受热过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甲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

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 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A.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B.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2. 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A.①减弱B.④增强C.③增强D.②增强3. 照片拍摄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1. D 2. B 3. B【解析】1. 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①>②的原因是大气对①能够吸收、反射、散射,从而对①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

2. 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阴天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增温保温,故B正确,ACD错误。

3. A、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增加④会提高土壤的温度,因此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通过增加④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故A错误。

B、7-8月,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气温高、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

故B正确。

C、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要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因此不可能是11—12月。

故C错误。

D、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要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因此不可能是12—次年1月。

故D错误。

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黑色尼龙网相对于白色塑料薄膜,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更强,虽然黑色尼龙网表面的温度比白色塑料薄膜表面的温度更高,但是黑色尼龙网覆盖的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明显比白色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更弱,因此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能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 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 ②③④①5.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④B. ④⑤C. ②③D. ②⑤6.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4. C 5. B 6. A【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4.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C正确。

5.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B正确。

6.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故A项正确。

A正确。

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7~8题7.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 光照太强B. 热量不足C. 日温差较小D. 年温差较小8.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 增强地面辐射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 增强地面保温【答案】7. C 8. 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主要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重视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7.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所以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日温差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8. 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太阳散射辐射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分子、水蒸气、灰尘等质点的反射,改变了方向的太阳辐射。

如图为阴晴天气下散射辐射的日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 结合上图可知,一天中A.散射辐射越强,气温越高B.散射辐射越强,温差越大C.散射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越弱D.散射辐射越强,大气能见度越差10. 导致图中阴晴天散射辐射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云量多少B.太阳高度差异C.下垫面性质D.海拔不同【答案】9.D 10.B【解析】9. 由图可知,从时间上看太阳散射辐射最强时并非气温最高;一天中阴天的太阳散射辐射比晴天强,而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散射辐射越强说明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多,云量多,空气中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能见度差。

10. 图像显示阴天太阳散射辐射与晴天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日出后和日落前时段晴天稍强于阴天正午前后时段阴天强于晴天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其他选项所述要素在一天中没有(明显)呈现该变化。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某校同学通过测量记录地表温度(表1),探究不同下垫面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读图,据此完成11~12题。

表1地表温度记录表单位:℃11. 依据表中数据,推测地面辐射从强到弱的排序是A.池塘、灌木土地、沙坑B.操场、草坪、沙坑C.草坪、池塘、灌木土地D.操场、沙坑、池塘12. 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措施有A.每天测量一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比较数据B.测量塑胶操场不同部位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C.同时测量沙坑不同深度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D.尽量选择草地的边缘测量温度,以免破坏草坪【答案】11. D 12. B【解析】11.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表中下垫面的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操场、沙坑、灌木土地、草坪、池塘,可推知地面辐射从强到弱依次为操场、沙坑、灌木土地、草坪、池塘,D正确。

12. 每天的辐射状况有差异,因此每天只测量一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无论进行比较,A错误。

测量塑胶操场不同部位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可提高操场的实验准确性,B正确。

实验比较的是地表温度,只测量沙坑不同深度的温度而其他下垫面不是这样测量,则参照的标准出现偏差,C错误。

应选择草坪的中间,可减少其他下垫面的干扰,D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考点训练:热力环流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 甲、乙B. 甲、丙C. 丁、乙D. 丁、丙2. P处可能是A. 郊区吹向城市的风B. 白天的陆风C. 夜晚的海风D. 夜晚的谷风【答案】1. D 2. A【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丁地位于近地面,且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丁地气压最高;图中丙处位于高空,气流由乙流向丙,说明气压低于乙处,气压最低,D正确。

2. 图中P地风由丁吹向甲,可能郊区吹向城市的风,A正确;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故B错误;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夜晚吹陆风,故C错误;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吹山风,故D错误;该题选A。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4题。

3. 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A. 出现在白天B. 出现在夜间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4. 乙图中A.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C. 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D. 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答案】3. B 4. A【解析】3. 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

4. 乙图为城市风,是因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然后在城郊之间,空气由郊区流回城区,因此在布局工业时,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在此范围内可布置绿化带净化空气。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5~6题。

5. 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6. 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 夏季白天B. 夏季晚上C. 冬季晴天D. 冬季阴天【答案】5. B 6.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

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5. 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6. 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读我国某地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图,回答7~8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B. 山顶气温日较差大于山谷C. 山顶气温日较差冬季大于夏季D. 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8. 野生蓝莓是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多分布在该地较高的山坡上,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水分充足B. 冻害轻微C. 土壤肥沃D. 人类破坏少【答案】7. D 8. 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热力运动。

7. 据图可知:冬季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山顶处,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处,A错;一天中山顶气温曲线变化最和缓,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谷,B错误;冬季的山顶气温日较差最和缓,夏季的山顶气温日较差曲线起伏大于冬季,C错;夏季夜间山顶气温高于山谷,出现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弱,冬季夜间温差大于白天,故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所以本题D正确。

8. 读图可知,冬季山地较高处气温较高,蓝莓不易遭受冻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