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工具发展史.
耕作农具发展史
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 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有铲、耒、 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 (见彩图[河北磁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磨棒]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 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 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 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 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此外,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很早,主要用以汲 水、贮物和烧煮食物。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 但所用材料还是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 铜生产,但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 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 、 和收割农具 等。此外还有 一种用于碎土和砸
实田埂的 ,只是装有长木柄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 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 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 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 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 实物看,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 (或 作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 。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连 ,是一种有效的脱粒
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农具的发展无论在动力的利用、机具的改 进、种类的增加、使用的范围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北魏《齐民要 术》记载的农具只有30多种;而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 具达 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这时还出 现了绳套和挂钩。绳套是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 力加大;挂钩是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这样,利用绳套服牛,犁身可 大大缩短,回转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 区。这时期还出现了犁床或犁辕上附有 (犁)刀的改进犁, 刀可以清除芦 苇杂草,便于垦耕(图10[
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步。 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时 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创造和改 进也有重大意义。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杆作用,使用时不但费力,又 不便于深井汲水和大面积灌溉。汉代创造的辘轳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 大为提高。翻车(即龙骨水车)于西汉末年先是在宫苑池沼灌水使用, 而后逐渐普及民间,又经过东汉末年及三国魏时的继续革新,堪称灌溉 工具上的一个重大创造。它利用齿轮带动链上的许多刮水板将水刮入车 槽,以人力或畜力驱动,用于提水灌溉和排涝时,效率远胜于过去的灌 溉器具。东汉末年,还出现了渴乌即最早的虹吸管。唐、宋、五代时发 明的立井水车主要用于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齿轮原理。至于高转筒车, 则是用许多竹筒连接、借助水力转动轮轴汲水入筒提至高处的装置,主 要应用于长江流域。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风车的利用,舂米工 具由杵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 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发展比较 缓慢,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如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 是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 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 除虫滑车等,反映了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同时,由 于钢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在农具部件的创造改进方面也有较大进步。
秦、汉至隋、唐、五代 秦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 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展 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 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 ,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 达15千克、长达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 杂和完备,由犁底、犁 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 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从汉代起,如翻耕用的 ,磨碎磨平土壤用的 耱(或称耢、 ),中耕用的锄和铲,收获用的 镰(刈 )、钩镰等农具都已出现 ,并逐步得到改进。至魏、晋、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 地用的耙就在此时出现(见彩图[南北朝发明的耙]
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 步(图6[耧车]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盛贮种子 的漏斗,播种时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灌 溉器具的创造和改进也有重大意义。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杆作用, 使用时不但费力,又不便于深井汲水和大面积灌溉。汉代创造的辘轳 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大为提高(图 7[辘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