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永春县介福乡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症状和防控技术。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症状;防治技术
文献标识码 B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通过木虱在嫁接韧皮部传染的柑橘检疫性病害,传播蔓延迅速,所以柑橘品种都易感,特别是初结果树和幼龄树最为敏感。

柑橘黄龙病还具有隐症带毒现象,常与缺素症、因水害引起的黄化相混淆,是柑橘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1介福乡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
柑橘黄龙病在介福乡为害时间已久,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0年前发病率均在1%以下,2003年发病率约为3%,2004年约为6%,2005年为17.2%,2006年为17.8%,2007年为16.4%,2008年为12.94%。

2柑橘黄龙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为柑橘叶片斑驳黄化。

初发病植株仅在树冠外围部分枝条的顶端叶片斑驳黄化,后树势衰弱,不定期抽梢,梢短、叶小。

1~2年后全株大部分叶片斑驳黄化,发生烂根。

易落叶落果,果实小,且不易转色。

病果果蒂周围为一圈浅红色,俗称“红鼻果”。

3防控技术
3.1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强柑橘黄龙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工作,普及对黄龙病树的认识和挖除以及木虱的防治技术等。

3.2加强木虱监测从3月1日至12月31日,每隔7d调查1次田间木虱消长情况,固定设置5个点,每点调查3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调查1个枝条(上一轮嫩梢长成的成熟枝条,如夏梢期调查时应选择春梢枝条上萌发的所有嫩芽),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卵可用10倍扩大镜进行观察并记录。

3.3柑橘木虱的防治
3.3.1冬季清园。

采果后至春芽前(12月至次年1月),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用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9%绿颖乳油200倍液全面喷施2次,以消灭越冬代木虱。

3.3.2梢期管理。

加强新梢期管理,促进柑橘树整齐放梢,从食物条件限制其种群的发生量,杜绝柑橘木虱生活和繁殖场所。

梢期管理要按照“留好春梢、控制夏梢、保护秋梢、及时处理冬梢”的原则进行。

①春梢。

根据生长阶段木虱活动少、危害轻的特点,结合保花保果留好春梢,既可避开木虱危害,又能控制夏梢抽发。

在春梢放梢至0.2cm时用5%啶虫脒乳油25~35ml(或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g)对水50kg+40%丙溴磷乳油40~60ml+有机硅助剂12.5~15ml喷雾1次。

②夏梢。

及时彻底抹除,抹梢前(即6月上旬喷雾20%益达水剂400倍液,7月上旬喷25%蚧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木虱。

③秋梢。

8月上旬用5%啶虫脒水剂1000倍液喷雾1次,8月中旬至生长阶段用40%神农宝水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10d喷1次。

④冬梢。

11月上旬用40%神农宝水剂1000倍液喷雾后及时抹除。

3.3.3防治效果调查。

喷药后24h开始调查,每7d调查1次田间木虱消长情况。

3.4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种苗苗圃地应选择在无柑橘黄龙病、隔离条件好的地区,或实行塑料棚隔离封闭式育苗。

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树,播种前进行热水浸泡处理,即将种子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5min,捞出后再浸入55℃左右的热水中50min。

也可用盐酸四环素或盐酸土霉素1000倍液浸泡2h。

接穗应取于无病母树,最好采自无柑橘黄龙病的地区,在嫁接前用盐酸四环素1000倍液浸泡1.5h,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嫁接。

3.5挖除病树,消除病源柑橘园内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整株挖除并烧毁,挖除前全园喷施1次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

挖除病株后的空穴可在次年春季补种无病大苗。

对周边的芸香科植物,如九里香、黄皮等一律清除。

3.6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冬梢(芽)的萌发;对夏、秋梢要通过尽早抹梢控梢,抹掉早抽出和晚抽出的零星梢,使抽梢整齐,以减少产卵场所,喷药保护中间集中抽出的大部分嫩梢,控制虫源;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结果树的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