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业题答案
车间 A B C 合计 合格率% 98 95 99 — 合格品产量(辆) 19600 18620 18434 56654 生产总工时数(小时) 2200 2800 3200 8200
解(1)
x G = n x1 x2 x3 ...xn
= 3 0.98×0.95×0.99 = 97.32%
平均废品率=1-平均合格率=1-97.32%=2.68%
解:
xf x= f
=
2310 = 12.83(件) 180
说明该企业工人平均日产量为12.83件,约为13件。
5.某企业职工工资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 工资。
工资(元) 1500以下 1500-2000 人数(人)f 10 50 组中值x 1250 1750 xf 12500 87500
数所占比重低于乙班组所致。
7.某企业计划产值及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表,试计算 该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以上 合 计 计划产值 (万元)f 980 1100 1860 1840 1600 7380 组中值 (%)x 85 95 105 115 125 — 实际产值 (万元)xf 833 1045 1953 2116 2000 7947
2.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2009年应比2008 年降低7%,实际执行结果,该产品单位成本2009年比 2008年降低了5%,试计算2009年该产品单位成本计 划完成程度;又知2008年该产品单位成本为600元/件, 试确定2009年该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数与计划数。
单位产品成本 实际达到相对水平 () 1 = × 100%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达到相对水平
耐用时间 (小时) 1600以下 1600—1800 1800—2000 2000-2200 2200以上 合 计 元件数量(件)f 甲企业 乙企业 4 3 20 12 15 25 5 6 6 4 50 50 组中值 x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 总时间(小时)xf 甲企业 乙企业 6000 4500 34000 20400 28500 47500 10500 12600 13800 9200 92800 942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以上
90
40 20
2750
3250 3750
247500
130000 75000
合计
210
—
552500
解:计算组中值,将组距数列转化为单项数列
xf x= f
552500 = = 2630.95(元 ) 210
说明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630.95元。
解:因缺少相对数的分子资料,所以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平均计划 实际总产值 Σ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产值 = = Σ 计划产值 完成程度 计划总产值
= Σxf 7947 = = 107.68%) Σf 7380
说明该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7.68%。
8.某企业总产值及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表,试计算 该企业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由于两个企业元件的平均用时间不同,因此用变异系数 进行比较。
σ = ×100% = 223.75×100% = 12.06% vσ甲 x 1856 191.16 vσ乙 = 1884 ×100% = 10.15%
说明甲企业电子元件耐用时间之间差异程度大于乙企业。
(3)根据众数下限公式计算如下:
Δ 16 1 M 0甲 = L + ×d = 1600 + ×200 = 1752.38 Δ +Δ2 16 + 5 1
解: 平均计划 = 实际总产值 =
Σ 实际产值 1 完成程度 计划总产值 Σ × 实际产值 计划完成程度
m = 1
=
7947 = 107.68% 7380
说明该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7.68%。
9.某厂生产某种机床配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各加 工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7 %,92%,96%。试计算三 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 解:流水线作业下,个道工序产品合格率的连乘积 等于总合格率,因此,采用几何平均法。
25 -15 ×200 = 1880 M e乙 = 1800 + 25
甲企业众数为1752.38,算术平均数为1856,由于算 术平均数大于众数,因此,甲企业元件耐用时间的分 布属于右偏分布。乙企业由于算术平均数(1884)也 大于众数(1881.25),亦属于右偏分布。
解:由于缺少次数,因此用调和平均法。
m = 625000 = 2840.91(元) x = 1 220 xm
H
13.某企业三个车间2009年的产品生产情况如下表。要求: (1)若这三个车间是流水线作业关系,计算三个车间的 平均合格率、平均废品率及全厂的总合格率; (2)若这三个车间完成同样的工序,计算三个车间的平 均合格率、平均废品率及全厂总合格率。
计划完成程度(%)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以上 合 计 实际产值 (万元)m 833 1045 1953 2116 2000 7947 组中值 (%)x 85 95 105 115 125 — 计划产值 (万元)m/x 980 1100 1860 1840 1600 7380
95% = ×100% = 102.15% 93%
说明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102.15%,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2.15%,未 完成计划。
2009年该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数为: 600-600×5%=570
2009年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数为:
600-600×7%=558
3.某企业本年计划规定利润额比上年增长5%,计划 完成程度为105%,试计算利润额实际比上年增长百 分之几?
两个企业总次数的一半均为:50÷2=25
由甲、乙企业向上累计次数判断,最先包含25在内的 累计次数甲企业为39,乙企业为40,说明中位数均在 第三组。由中位数下限公式计算可得(资料见上表): Σf - s m -1 25 - 24 2 ×200 = 1813.33 ×d = 1800 + M e甲 = L + 15 fm
第三章 作业题答案
第三章作业题答案
1.某企业工业总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5%,实际 执行结果,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8%, 试计算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计划完成程度 =
实际达到相对水平 × 100% 计划达到相对水平
1+ 8% = 100% = 102.86% 1+ 5%
说明该企业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程为102.86%, 实际超计划2.86%完成任务。
6.某企业两个生产班组,各有10名工人,它们生产某种 产品的日产量资料如下表。计算有关指标,比较哪个班 组平均日产量高,并说明原因。
甲班组
日产量 (件) 3-5 工人数 f 3 组中值 x 4
乙班组
xf
12
日产量 (件)x 3-5
工人数比重% 10
f Σf
x
f Σf
0.4
5-7
7-9 9-11 合计
全厂总合格率等于平均合格率。
18.现从生产同种电子元件的甲、乙两企业分别抽查50件电 子产品,其耐用时间资料如下表。要求: (1)计算并比较哪个企业电子元件平均耐用时间长? (2)计算并比较哪个企业电子元件耐用时间之间差异程度 较大? (3)分别计算两个企业电子元件耐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 并判断两个企业电子元件耐用时间的分布属于何种分布?
Δ 13 1 M 0乙 = L + ×d = 1800 + ×200 = 1881.25 Δ +Δ2 13 +19 1
中位数的确定:
元件数量(件)f 甲企业 乙企业 4 3 1600以下 1600—1800 20 12 1800—2000 15 25 2000-2200 5 6 6 4 2200以上 50 50 合 计 耐用时间 (小时) 组中值 x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 向上累计次数 甲企业 乙企业 4 3 24 15 39 40 44 46 50 50 — —
Σxf 92800 = 1856(小时) 解(1) x甲 = Σf 50 Σxf 94200 x乙 = Σf 50 = 1884(小时)
说明乙企业电子元件平均耐用时间长。
(2)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标准差。所需资料见下表。
元件数量(件)f 甲企业 乙企业 4 3 1600以下 1600—1800 20 12 1800—2000 15 25 2000-2200 5 6 6 4 2200以上 50 50 合 计 耐用时间 (小时) 组中值 x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
全厂总合格率=0.98×0.95×0.99=92.17% (2)平均合格率
车间 A B C 合 计
合格率%x
98 95 99 —
合格品产量(辆)m
19600 18620 18434 56654
总产量(辆)m/x
20000 19600 18620 58220
合格品总量 Σm 56654 平均合格率 = = = 97.31% 1 58220 总产量 Σ m x 平均废品率=1-平均合格率=1-97.31%=2.69%
(x - x) f
2
甲企业 506944 486720 29040 297680 1182816 2503200
乙企业 442368 406272 6400 279936 692224 1827200
Σ - x)2f (x 2503200 = = = 223.75 σ甲 Σf 50 Σ - x)2f (x 1827200 = = = 191.16 σ乙 Σf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