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6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块
..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
B.万物之逆旅
..也逆旅:旅舍
C.开琼筵
..以坐花琼筵:琼浆玉液
D.况阳春
..召我以烟景阳春:和煦的春光
【★★答案★★】C(琼筵:美好的筵席)
2.下列句子中与“大块假我以文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B(A.判断句。
B.状语后置句,与题干中的句子句式相同。
C.宾语前置句。
D.定语后置句)
3.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与可以.书遗余曰
D.宋人执而问其以.
【★★答案★★】D(A.介词,用。
B.介词,在。
C.介词,把。
D.原因、道理,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
4.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D.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B(B.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例句与其他选项加点字为动词活用为名词)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③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
【★★答案★★】D(只有第②句流露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其他内容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6.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
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C.诗人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但读来顺畅,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C(“主要笔墨写景”错,主要内容是“夜宴桃花园”)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
十二能文。
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
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
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
”恕奇其言,笑而不答。
明年登进士。
改庶吉士。
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
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
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
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
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
”帝得疏,颔之。
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
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
..,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
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
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
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
”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
智身亲三木
..曰:
..,仅属喘息,慷慨对簿
“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弛,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
”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
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
天启初,追谥忠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答案★★】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
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
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答案★★】C(只有重犯如叛逆、剧盗、杀人等才会戴此重刑刑具,一般的轻犯好比如今违反治安法的只会选择其一,所以三木借指重刑)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
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答案★★】D(“因此犯罪”错,他并没有犯罪,是被人构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
(2)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答案★★】(1)我此行并不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请皇帝)辨别贤臣与奸佞,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2)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详细的上疏来陈述,你有幸遇到朝廷革新的时候,何不效仿先朝事例行事。
四、语言表达
1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云南某学生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就要开学了,父亲坚持要亲自送儿子去学校报到,被儿子婉拒了。
要求:①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②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1)父亲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路途遥远,你第一次出远门,我不放心。
(2)爸,我总有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呀,这不正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嘛,再说我都是大学生了,您就放心吧!
12.在横线处补充一个新词,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也频频产生。
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课”一词,原来是指上课时间已经结束,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体育教练被解职;又如:
【★★答案★★】示例一:“下海”原是指到海里去游泳或打鱼,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界做买卖。
示例二:“变脸”原是指翻脸,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下面是一幅汉字艺术图,试根据这一幅汉字艺术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并写出该图的构图要素。
(2)请描述该汉字艺术图精妙之处。
【★★答案★★】(1)画面由两位划船的人和前行的船只组成“运动”二字。
(2)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巧妙地融合在生动的视觉中,特别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