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素养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素养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语文素养测评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9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5分)
1.热心肠的妈妈fēn fù()我给邻居pó po()送一些她刚刚做好的ɡāo bǐnɡ()。

2.山雀欣赏着bái hè()在湖水中的倒影,ài mù()不已。

二、用“”画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分)
1.我收集的材料散.(sǎn sàn)失了,散.(sǎn sàn)文没法写了。

2.小山在扒.(pá bā)草时看见一只兔子在扒.(pá bā)土做窝。

三、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8分)
便宜:①价钱低。

②不应得的利益。

1.花生的价钱便宜
..,谁都可以买来吃。

()
2.做人要坦荡、大方,不能总想着占小便宜
..。

()欣赏: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②认为好;喜欢。

3.他很欣赏
..这个建筑的独特风格。

()
4.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

()
四、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改变句意。

(6分)
1.它孤独
..()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2.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3.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
..()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五、按要求写句子。

(16分)
1.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改为肯定句)
2.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缩写句子)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转述句)
4.这位作家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

(修改病句)
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
六、根据意思选填成语。

(6分)
天涯海角不毛之地天壤之别一字千金无米之炊一日三秋
最遥远的地方——()最悬殊的区别——()最昂贵的稿费——()最荒凉的地方——()最短的季节——()最难做的饭——()七、语言运用。

(4分)
语文课上,王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关于理想的格言警句,并要求大家抄下来读记。

坐在教室后面的张锦看不清楚,他举手后站起来对王老师说:“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与写作实践(51分)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1分)
一颗红杏
有一颗老杏树,结满了杏。

开始杏青青的,不久杏黄黄的,后来杏变成了金红色的,真是美极了。

其中有一颗又红又大的杏,不仅颜色美,身体也健壮,受到同伴的羡慕。

那颗大红杏非常得意,常常以杏王自居。

种果老人来摘杏,那颗大红杏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
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非常得意。

又一天,种果老人又来摘杏。

大红杏又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更觉得自己了不起。

这样,种果老人一筐一筐地把杏摘走了。

红杏成了人们桌上的佳品,对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有那颗大红杏一直留在树上。

不久,那红杏熟透了,掉到地上,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

老杏树上没有了大红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1.杏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的颜色有。

(3分)
2.那颗大红杏为什么以杏王自居?大红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4分)
3.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九、作文。

(30分)
你在成长岁月中一定收到过各种各样的礼物,可能是影响你的一句话,可能是你盼望已久的一本书,也可能是……,挑出一件你认为最珍贵的礼物介绍一下。

第一单元语文素养测评
一、1.吩咐婆婆糕饼 2.白鹤爱慕
二、1.sàn sǎn 2.pá bā
三、1.① 2.② 3.② 4.①
四、1.孤单 2.鲜美 3.简单
五、1.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2.绿蔓里边发出鸣叫。

3.父亲说,那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4.把“热情”改为“热烈”。

六、天涯海角天壤之别
一字千金不毛之地
一日三秋无米之炊
七、示例:王老师,对不起,打扰一下,黑板上的板书我看得不太清楚,我可以
到前面去抄吗?
八、1.青青的、黄黄的、金红色的
2.因为它又红又大,颜色漂亮而且身体健壮。

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

3.大红杏一直强调杏树没有它就不存在了,但是事实证明没有了大红杏,杏
树依然长得很好,可见大红杏过分骄傲,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4.示例: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过分自满,不能骄傲。

母亲的目光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

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

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

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

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

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

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不怎么。

”她说。

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

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
她已经病逝了。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

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

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

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

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

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