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优秀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国内外优秀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度较高。通过对李娜在北京奥运会晋级四强的全部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显示,李娜在一发成
功率、破发成功率和网前球得分率方面比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 3 位运动员要好,双发失误也低于同
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 3 位运动员; 但在一发得分率和一、二发球速方面与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
他 3 位运动员相比处于劣势; 在 Ace 球和截击直接得分方面与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 3 位运动员水
平相近; 此外,李娜与同场竞技对手在平均身高上相当,但与四强中的其他 3 位运动员平均身高相比还有一 定差距。[6]
2. 2 接发球技战术特点
随着网球技术的发展,接发球已不仅仅作为防守的技战术,取而代之的是全方位的进攻、回击[7]。接发
球一般处于被动地位,但处理得好会减少被动,把比赛转入相持阶段,通过高质量的接发球甚至可以变被动
赛中的 5 名我国运动员和 7 名国外优秀运动员的 发球技术统计显示,在一 发 成 功 率 的 平 均 值 上,我
中国运动员 国外运动员
P
一发成 一发得 二发得 一发球 发球得 功率 / % 分率 / % 分率 / % 速/ ( km/ h) 分率 / %
73
54
39
150. 81 50
63
65
48
表 1 2004—2008 年四大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发球技术统计[1]
指标 一发成功率 /% 一发得分率 /% 二发得分率 /%
Ace / 个 双误 /个 最快球速 / ( km / h) 平均球速 / ( km / h)
胜方 75. 2 75. 3 63. 6 5. 2 1. 8 210. 3 182. 3
为主动,直接接发球得分或为自己的下一阶段进攻创造机会。
2. 2. 1 接发球方式分析
接发球使用的技术一般有抽球、削球和挡球,抽球属于进攻型的接发球方式,而削球和挡球属于防守型
的接发球方式。如果对手的发球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钻,则一般采用削球和挡球将球回到底线附近进行
防守,在保证自己不失误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手回球的攻击性,如果对手的发球速度和力量及落点都
An Analysis on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Elite Tennis Single Players at Home and Abroad
ZHOU Jihe,LI Xi,CHENG Liang,BA Hongbing,LU Junbo
( 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李溪( 1986 - ) ,男( 白族) ,云南大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
— 37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http: / / paper. cec. edu. cn /
第 14 卷
2) 录像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比赛录像进行分析,收集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使用情况的数据,所有统计 均由 1 人完成。
Ace / 个 双误 /个
美网平均 澳网平均 法网平均 温网平均
62. 5 68. 2 64. 1 67. 3
80. 7 76. 6 79. 6 88
57. 8 63. 6 59. 1 62. 9
11. 7
6
11. 4 18. 1
3. 4
2. 1
1. 1
1. 7
总平均 65. 5 81. 2 60. 9 11. 8 2. 1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video watching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ir techniques and tactics in some finals,semi - finals and quarter - finals of men' s and women's singles in the four major tennis open competitions,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some elite tennis single player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Tennis; Elite player; Technique and tactic
第 14 卷 第2 期 2011 年 6 月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
Vol. 14,No. 2 June . ,2011
国内外优秀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周继和,李 溪,程 亮,巴洪冰,陆俊波
( 成都体育学院 运动医学系,成都 610041)
不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则使用攻击性较强的抽球,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通过精准的预判和快速移动使用正手或
反手位的正手侧身攻将球回击向对手的弱侧,如击向对手的反手位。
从表 4 可知,在所有的接发球方式中,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抽球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男子抽球使用率
为 61. 20 % ,女子为 72. 46 % 。男子运动员抽球的使
指 标 都 均 优 于 负 方 。 在 一 发 成 功 率 上 二 者 差 距 并 不 大 ,差 异 也 无 显 著 性 ,但 在 一 发 得 分 率 上 二 者 差 距 较
大,胜方比负方高出 22. 1%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说 明 胜 方 通 过 一 发 掌 握 进 攻 的 主 动 ,为 后 面 的 进 攻 创 造了有 利 的 条 件。虽 然 胜 方 的 双 误 多 于 负 方,但 Ace 球的个数要高于负方,说明胜方的发球攻击性 更 强 。 在 最 快 球 速 上 胜 方 明 显 高 于 负 方 ,但 在 平 均 球 速 上 二 者 差 距 不 大 ,说 明 胜 方 发 球 时 并 不 一 味 地 追 求 速 度 ,而 更 注 重 通 过 旋 转 和 落 点 达 到 一 击 制 胜 的目的。
单打运动员在发球速度、旋转、角度和落点准确等方面较为突出,能灵活运用发球技术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压
制对手。我国男子选手在发球速度、旋转、角度和落点准确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还有较大差距,且一发得
分率、二发得分率相对较低,通过发球获得比赛主动、
表 3 2008 年中网女单发球技术统计[4]

压制对手得分的能力不强,发球落点变化少。 如表 3 所 示,2008 年 中 国 网 球 公 开 赛 女 单 比
近几年,我国的网球运动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重大赛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女子双打已具 备了较高的水平,但单打方面,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 优秀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研究,为我国网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及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09 年法网、温网、美网及 2010 年澳网男女单打四强选手。男子选手有费德勒、穆雷、特松加、西里奇、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往往很难像国外 运 动 员 一 样 发 出 一 击 制 胜 或 起 死 回 生 挽
救破发点的 Ace 球。中国运动员与澳网 8 强运动员在 Ace 球、发球最快速度、一发、二发平均速度上都
存在显著性差异。
李娜是我国仅有的 2 名进入 WTA 单打排名前 20 的运动员( 截止至 2010 年 9 月 27 日) ,国内学者关注
发球进攻目标相结合的,而二者的结合考虑其目的是为发球后结合第 3 拍进攻作出准备。此外,通过临场观
察发现运动员在左区及右区、一发及二发时选取的发球角度也不尽相同,一发及左区发球时选取外角的几率
大,这与发球成功率主要与发球线路长短有关,因为发球的线路越长,成功的机率就越大。虽然线路越短越
容易造成直接或间接得分,但也更容易出现失误。 在对 2007 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外男子单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的比较中[3],认为目前世界高水平男子网球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大公开赛男女单打的部分比赛( 决赛、 半决赛及部分 1 /4 赛) 进行技战术统计和分析,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 特点。 关键词: 网球; 优秀运动员;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 G8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5440( 2011) 02 - 0037 - 06
索德林、冈萨雷斯、罗迪克、哈斯、德约科维奇等; 女子选手有小威廉姆斯、海宁、李娜、郑洁、大威廉姆斯、萨芬 娜、库兹涅佐娃、德门蒂耶娃、克里斯特尔斯等。 1.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
收稿日期: 2011 - 06 - 03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网球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2006BAK37B04 - 1) 作者简介: 周继和( 1956 - ) ,男( 汉族) ,四川成都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
用率要低于女子运动员,这主要是因为男子运动员的
表 4 接发球方式统计
发球速度和力量都相对较大,攻击性高,迫使接发球
抽球 /%
削球 /%
挡球 /%
员更多的使用削球和挡球的防守方式来接发球。在 男子平均值
61. 20
通过对 2006 年中网男子单打发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时
各角度的选取依次为外角、内角、其他角度及追身,分别为发球落点外角: 34. 6 % ; 发球落点内角: 28. 1 % ;
其它角度: 20. 1 % ; 发球落点追身: 17. 2 % ,而发球进攻目标多选择对手的反拍位。并且发球角度的选取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