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新知梳理】
1.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式——和。
乡村又可分为和。
(2)城市和乡村的区别:
本质区别——类型不同。
城市居民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和,而乡村
居民从事的职业主要是。
城市和乡村最显著的景观差异——形态(或特点)。
城市建筑,且多高层建筑;乡村建筑,且多低层建筑。
(3)乡村向城市的演变
①乡村演变成一般城市的条件是地形,水源,交通。
②城市是由演变而来的。
城市汇聚了大量的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
2.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文化、、古村落;古代、神庙、园林、等。
(2)保护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
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民风、宗教习俗、经济和发展水平。
(3)保护措施:专业保护(列入世界物质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宣传教育等。
【识图训练】
1.读图,写出世界不同传统民居建筑与分布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
冰屋——北极地区——气候
碉楼——北非、西亚——气候
高脚屋——东南亚——气候
窑洞——中国黄土高原——气候,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好
蒙古包(或毡房)——游牧民族——气候,草原广阔
水乡——中国南方——气候: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为聚落,图乙所示为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问题探究】
1.聚落的形成需要哪些自然条件?一个聚落的形成除了与自然条件相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为什么我国乡村民居的屋顶有“南尖北平”的特点?
3.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4.生活在乡村好,还是城市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分别说出乡村、城市的优势与问题。
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