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新-课-标-第-一-网(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地轴 C、地球自转轴(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9、判断:(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新课标第一网学(教)报告:(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课题:地球的运动(2设计者__李生月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重点难点五带的划分情景链接:情景链接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自主研学:1.五带划分依据: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1)A____带B_____带C_____带D_____带E______带(2)a______(纬线)它是_____带和_____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c、d。

_________:终年炎热3.气候特点南北温带:_________南北寒带:_________合作学习 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A_________ B_________(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和_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带和___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北寒带:________(纬线)以北地区____带:北极圈与_______(纬线)之间新-课-标-第-一-网地球五带热带:_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南温带:_______与南回归线之间___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攀登高峰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A.六一国际儿童节B.五一国际劳动节C.国庆节D.元旦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D.赤道附近地区5. 极圈是()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A. 夏季B. 冬季C. 春季D. 秋季拓展练习:、判断:(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学(教)报告: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三周一课时课题:认识地图设计者__李生月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学习目标: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情景链接: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自主研学: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3)表示形式__________,如1:4000或1/40000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2.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

合作探究: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2、读图完城下列问题:①②③(1)图①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方向(2)图②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3)图③中,点A在点B的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新-课-标-第-一-网板书:1、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2、方向3、图例和注记0 40千米攀登高峰: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A. 比例尺B. 颜色C. 方向D. 图例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 1300千米B. 18000千米C. 180千米D. 1800千米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A. 东南B. 东北C. 西北D. 西南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A.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北方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A. 东方B. 北方C. 西方D. 南方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拓展练习:ABCA在B的___________方向 B在C的__________方向 C在A的_____________方向学(教)报告: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五周一课时课题:地图(2)设计者_李生月魏俊邦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情景链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自主学习: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24页,图2.18)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合作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困惑与问题: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攀登高峰:1.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 -132米B. 1668米C. 132米D. 900米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 山地B. 丘陵C. 平原D. 高原3.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A. 山谷B. 鞍部C. 山脊D. 盆地底部拓展训练: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 C.______ E.______F.______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