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教学论ppt

地理教学论ppt


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知层次构成 认知层次 感性知识 要点数目 理性知识 要点数目
地名 26 地理特征 50
知识种类
地理景观 地理数据 地理分布 地理演变
合计 99
22 地理概念 60
7
21
地理规律 15
23
地理成因
195
70
(二)学科要素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由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知识构成,其系统构图如下
二、学科属性
• 从教学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 教育学的内容。因此,它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 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二节 现代地理课程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及学 习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的发展
(一)地理课程开设 (二)地理教学研究历程 地理教授法 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材教法 地理学 科教学法 中学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 育学 (三)地理教学研究成果 (四)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
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五)地理教学环境 1.概念; 2.地理教学环境优化。 国内外教学环境改革的新动态(图片展示) 讨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任何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学
一、地理教学三维一体目标(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初高中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比较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 三维目标比较.doc)(目标设计在后面有专题)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第二章 地理教学概述
讨论:地理教学法、现代地理教学 论、地理学科教育学和地理教育学 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 学现象和问题(教学活动),揭示地 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 实践的学科。
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2.地理概念的抽象教学 空间概念教学为核心,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地理空间分布、地理空间联 系等概念。 3.地理规律的归纳教学 观察法:通过观察一天的现象归纳天气变化规律;归纳法:石油和煤的分 布归纳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法:由日地距离和地球的宇宙环 境,推段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4.地理成因的探究性教学 探索地理成因能培养多种学生智力活动,中学地理成因教学,即为因 果教学,包括由因导果和由果朔因的教学(初高中的差别)。
2.什么是课程改革?地理课程改革的内涵.doc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
(一)新课程出台的背景 (二)新课程改革的历程 (三)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三、中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 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目标 • 2.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3.学习方式多样化
四、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启发积极性 感性认识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 应用知识 检验知识和技能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地理课程标准 1.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制定理念、实施效果); 2.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四 大部分组成。 (二)地理教师 1.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变的界定;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 1.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2.怎样凸现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导性。 (四)地理课程资源 1.概念 2.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特征
林木种类、树高差异,优势种和珍贵树木 空间分布状态
3.地理分布和空间形态教学《海陆变迁》教学过程.doc 主要是依靠地图获取地理空间信息 与临近地理事象的空间关系 纬度位置
绝对位置 经度位置
地理 位置
相对位置
海拔高度 海陆位置 大区域的部位 与临近地理事象的空间关系
4.地理演变过程教学 地理演变的时空尺度变化悬殊,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展示演变过程 (含真实或模拟)、观察演变过程至关重要,如用计算机模拟感性动 画展示、图表展示、模型展示、手势展示和语音展示是有效的教学手 段。 5.地理数据教学众多的人口.doc 数据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地理意义、体现地理意义、把握地理规律等。 (二)理性知识的构成及教学艺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理特征的抽象与概括教学(特征之间的联系与延伸) 外表特征(通过观察归纳而得):景观特征、数量特征、空间位置特征、 空间形态特征 内在特征(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如属性特征、人口文化素质特征、经 济实力特征等。
地理教学论
参考教材: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前言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 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 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 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标
关 键 目 标 培 养 学 生 地 理 能 力
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基本技能 地理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
基 础 目 标 关键目标
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终 极 目 标
二、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一)按认知层次分类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红线以上为感性知识,以下为理性知识地理 原理规律归纳.doc)
一、研究对象及任务(P9)
(一)研究对象(不同表述 ) 1.研究对象的发展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系统 2. 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目的、任务 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等(P10教学系统结构图)。
政 治 地 理 知 识
历 史 地 理 知 识
人地关系知识
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科要素构成(了解知识结构的意义)
学科要素 自然地理 要素目 宇宙环境 大气环境 8
要素类别 水环境 地质地貌 土壤生物
合计
28 7
经济 地理
6
聚落 地理
3
文化 旅游 地理 地理
4
政治 地理 历史 地理
人文地理 要素目
4.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 • 既研究地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地图、参考书和 软盘等内容,也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地理实习 等形式的研究。 • 5.常规研究与改革研究 常规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的形成、发展,地理教学的地位、 功能、过程、形式、手段等,地理课程、教材、教法;教 师职责和素养,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兴趣等。 改革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 估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 6.现状研究与发展研究 研究现实的、已经或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研究潜 在的、尚未引起重视或进行研究的领域。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内容
P21
三、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一)把握地理学科的系统性,联系各学科进行
综合学习 (二)注重地理课程的实践性 (三)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四)关注当前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 (五)注重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地理学基础 理论学习
附课外阅读文献
1.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澄等.地理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孙大文等.地理教育学,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5.刁传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 褚亚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资源 灾害 人口 地理 地理 地理
67
8
人地关系知 识要素目
2
9
18
10 30
4
7
5
4 30
(三)按要求层次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其结构图如下:呈金字塔型
要求应用的知识
要求理解的知识
要求了解或记住的知识 要求知道的知识
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要求层次
要求层次
中学阶段
知道 初 中
了 解 理解 记住 应用
252 299 701
150
135
13




86
221
20
33
(四)按学科分支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包括综合自然地理知识、部门自然地理知识、地图知识、地理实践知识、地理信息系 统知识、世界地理知识、分区各国地理知识、乡土地理知识等等。
试一试
• 请每个组依次完成下面问题 • 1.设计下面地名的主要教学方法(1组) • 洛阳、衡阳、喜马拉雅 、呼和浩特 、白云 鄂博 、克拉玛依 、广西、湖南、拉萨 、秦 岭、淮河。 • 2.设计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主要教学过程 ( 2组) • 3.讨论怎样设计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特征 最有效(3组)
(二)研究目的任务(发展趋势)

• • • • •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重视普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轻视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理论 研究;以具体经验来代替理论研究成果. 研究地理教学系统,从理论上揭示地理教学的本质,解决地 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 教育和教学概念上的区别 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表现 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 教导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理 论和方法. 学习研究是研究学生学习观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 终身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建立“以学习者为中 心”的教育教学机制.I:\如何在大学中学会学习.ppt
中学地理的新老教材
附国内地理教育学权威专家
• 褚亚平、褚绍唐、陈澄、袁书琪、刁传芳、王树 声、林培英、王民、钟作慈、李晴、李家清、陈 实、夏志芳等。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 学习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熟悉教学的各个环 节;
3.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