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
重点二水量平衡
• 海洋水平衡: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经流 量=度年平均降水量。 • 内流区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 量 • 外流区: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等于 多年平均降水量,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等 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例9、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 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 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 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 化。(6分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坡 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考查水循环之蒸发的相关知识 蒸发量与地表水量相关
(2)输送:
3)降水:形成降水的三个条件
(4)地表径流: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年降水量的多少,
流域面积大小及支流多少,植被、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喀斯特地区、沙质土区容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 蒸发(干旱区蒸发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量大小) 要掌握这些因素对径流量多少的影响,还要考虑这些因 素是如何相互影响,从而进一步共同影响地表径流
考查水循环及影 2017课标一卷 响 6—8题,12分 2018课标一卷 水循环之水平衡 37(2)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 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 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基本地理知 识和原理规律能力
中等
中等
近年来,对水循环知识考查比较频繁。复习时,要让学生搞懂相关原理,更要对水 循环的各环节进一步细致分析。
2.在稻田侧面的沙坡上铺设塑料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分下渗 B.提供有机肥料 C.防风阻沙 D.保持地 温
水循环各环节的关系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 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 缓了。据此完成7—9题。 例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例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例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 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图,回答各题。 例10.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例11.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例12.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2018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乌裕尔河 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 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 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 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 降水量、蒸发和影响
有利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 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 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 地下水位提高。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经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 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加,从而增加降水量。 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 涵养水源的作用 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增大地下径流量等。 5、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
生态树池
景观图中的管道是用来做什么?
收集的雨水可用来做什么?
五、考角拓展
景观图的特点:景观图用画面直接表示地理 事物,使人身临其境,不但加强了的直观效 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语言描述 的不足。这就要求具有直接通过画面图像解 释地理知识的能力。 • 景观图具有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但 反映的区域小,要想获得同类事物大范围 的地理信息,需在图中仔细摄取和总结信 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完善的地 理知识,才能使问题升华,技能提高
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 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 流汇入。
下渗
地下径流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地表径流下渗的 因素。并重点考虑卡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 貌,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处存有大量的地 下水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奈曼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年平均气 温 6.0℃-6.5℃,多年平均降水量366 毫米。奈曼地区有 丰富的地下水,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沙地,抽取 地下水浇灌,生产有机水稻,为市场提供无污染、无公 害优质大米。 专家认为用地下淡水直接浇灌水稻不可取,必须将沙地 和地下淡水都进行技术处理后方可。请你分析原因并提 出解决措施。(5 分 解析:地下水水温较低,直接浇灌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 育(1分)。沙地极易漏水,须做好防渗处理后才能浇 灌(1分)。 措施:建蓄水池,将抽取的地下水在蓄水池蓄积一段时间, 待水温上升后再浇灌(1分)。铺设不透水层;对沙土 进行改造,增强土壤的防渗能力。沙土层一定深度的地方 覆膜(答对一点记1分,共2分)
近年课标卷有关水循环真题的思考
(2015)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 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 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考查水循环之环节
构建知识体系(前沿后伸,左联右引考点凸显)
大气水 …… 对农业 对工业 对城市、生活 水的重要性 水的储存空 间 陆地水 陆地关系 …… 水 海洋水 海水的运 动 …… 海水的性质 …… 洋流的性 质、分布、 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陆地水类型 ……
今日考点 水循环
水循环环 节 水平衡 水循环 的意义
例1. 据图推测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 份 A.1月 B.5月 C.7月 D.9月 例2. 乙地区3~5月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A.降水呈减少趋势 B.气温升高,蒸发加快 C.降水呈增加趋势 D.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例3(2017)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 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 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 题。
海洋水平衡: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经流量=度年平均 降水量。 内流区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外流区: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 量,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二、考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近年考题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考查能力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 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 息能力 试题难度 0.27 0.22 0.28 2015课标一卷 考查水循环 1—3题,12分
(考查流域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变化)
考什么,要掌握什么
四、解析重点 一 水循环的过程
聚焦各环节
蒸发
输送
• 水分盈亏量是指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 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 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a图示意我国某地 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b图是a 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 配。读图完成1-2题。
三个环节:收水、蓄水、用水景观图
熟悉的雨水花园: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 排除过多雨水 含蓄雨水
过滤雨水 把雨水引流到收水装置
适用于 道路两 旁的带 状绿地, 横截面 成梯形 或三角 形
铺在植草沟底 部的石头起什 么作用? 减少底部水流 对土壤的冲刷
这叫什么?起 什么作用? 消能坎,减缓 水能 竖坡大 于4°
考角拓展 海绵城市
(1)与水循环环节有关的景观图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 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 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 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建海绵城市就要有" 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 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 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 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 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不利影响: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 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 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的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 生洪涝现象。 2、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 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 地区气候调节作用。 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 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造成城市内涝。 4、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 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 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 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