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active) ;反之则为红外非活性(infrared inactive)。
9
二、 分子振动方程式
10
双原子分子可以看成是谐振子,根据经典力 学(胡克定律),可导出如下公式:
1 v 2 k

k
m1 m2 m1 m2
1303 k
v
1 2 c


-1) ; k为力常 ν 为振动频率(Hz), 用波数表示 (cm v 数,表示每单位位移的弹簧恢复力 (dyncm-1) ; μ 为折合质量(g)。
实验中观察到的C=O伸缩振动频率都在1700cm-1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弹簧和小球的体系中,其能量变化是 连续的,而真实分子的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
13
三、 分子振动的形式
(一)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每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必须有三个坐标来确定,则由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就有了3N个坐标,或称为有3N个运
动自由度。分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有三个平动自由度
和三个转动自由度。
14
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 5 非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6
15
(二)分子的振动形式
a.直线型分子:3N-5
如CO2
16
b. 非线形分子: 3N – 6
如H2O
17
分子的振动形式:
•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作来回周期运动 对称伸缩振动
11
可见,影响基本振动频率 (即基频峰位置 )的直接原因是原 子质量和化学键力常数。
表15-1 某些化学键的力常数
化 学 键 键 长(A) k(N· cm-1)
C-C C=C 1.54 4.5 1.34 9.6
C≡C C-H O-H N-H C=O 1.20 15.6 1.09 5.1 0.96 7.7 1.00 6.4 1.22 12.1
2.
νC-O
1300 – 1100cm-1
41
O-H伸缩振动3300附 近,吸收带强而宽。
C-O伸缩振动1260-1000 强度大,伯醇1050 、仲醇 1100、叔醇1150 酚1200 ,且强而宽
O-H 弯 曲 振 动1350。
42
(六)醚
醚的特征吸收带就是 C—O—C伸缩振动 芳基烷基醚 饱和脂肪醚1125(强) 附近 1280 - 1220 及 1100 - 1050 若α 碳上带有侧链,在1170 两个强吸收带,前者强度 -1070 区出现双带。 更大。
100 90 80 70 60 50 ≡C-H 末端炔 伸缩振动 40 3300cm-1 30 20 10 0 4000
T%
C≡C 伸缩振动 2100cm-1 -CH2面外变形 -CH3 面外变形 振动 振动 1470cm-1 1370cm-1
3600 3200 2800 饱和与不饱和 CH伸缩振动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十一)图谱的解析
(1)不饱和度的计算:
1 U 1 n4 (n3 n1 ) 2
式中 n1 、n3和n4分别为分子中一价、三价和四价原 子的数目,不饱和度为键数和环数之和。
(2) 识别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先简单后复杂,先基
团频率区后指纹区,先强峰后弱峰,先初查后细查,先否 定后肯定。
某些化学基团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 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类频率称为基团特征振 动频率,简称基团频率。( 位置、强度、峰形 ) 它们可用作鉴别官能团的依据。
例如,羰基总是在1870~1650cm-1间,出现强吸收峰.
23
2 .指纹区(1300~700cm-1以下)
弯曲振动区
如:可用来鉴别烯烃的取代程度、提供化合物的顺反构型
N-H伸缩 振动3400
胺类
C-N伸缩振动 脂肪胺类1230-1030m 芳香胺类1360-1250s 1280-1180m
50
(十)酰胺
N-H伸缩振动 酰胺3300左右
N-H面内弯曲振动 又称:酰胺II带 伯酰胺1600-1640 仲酰胺1600以下
C=O伸缩振 动:酰胺I带
N-H面外弯曲振动 伯酰胺875-750 51 仲酰胺750-650
利用以上原理,可以计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1dyn=10-5N
12
例1 求C=O健的伸缩振动频率。 解:
1 1216 23 1 . 14 10 23 12 16 6 . 02 10
v 1 2 c 12.1105 1 1303 1727 cm 1.14 1023 k
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振动 形式
高频区
低频区
剪式振动 面内变 形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变形或弯 曲振动
化学键角发生周期性变 化的振动
面外变 形振动 扭曲变形振动
18
19
分子振动形式与红外吸收
实际观察到的红外吸收峰的数目,往往少于振动形 式的数目,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1) 不产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
CH2
n
n≥4 720cm-1
400
cm-1
辛炔-1
34
(四) 芳烃(苯及其衍生物)
1.
1600cm-1 ~1500cm-1
-H
~1580cm-1 ~1450cm-1
35
36
甲苯的红外光谱
770 — 730cm –1 710 — 690cm –1为一取代苯
7
偶极矩的概念:
d
对整个分子而言,是呈电中
性的;但由于构成分子的各个 原子因价电子得失的难易而表 现出不同的电负性,分子也因 此而显示不同的极性。通常用 偶极矩来表示。
+
HCl
+
H
Cl
q
-q
O
-q
H2O H
d
q
+
+
H
q
qd
8
红外活性与红外非活性:
在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 红外线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有能引起 可观测的红外线吸收带,称之为红外活性(infrared
1.
ν= C-H
3100
2. νC= C
1680-1620
3. δ =C -H (面外)
990和910两个峰
890
970
29
1—辛烯的红外光谱图
4
1
2
3
1. =CH的伸缩振动 3. -C =CH的面外弯曲
2. C =C的伸缩振动 4. 915cm-1的倍频峰
H H 碳氢键的面外弯曲1000cm-1、915cm-1证明是末端烯烃 30
方法等 • 内部因素:电子效应(诱导、共扼效应)、氢键 的影响、振动耦合等
56
样品的状态
气态下测得的谱带波数最高,并能观察到伴随振动光谱的转
动精细结构;在液态和固态下测定的谱带波数相对较低。
丙酮在气态时C=O=1742cm-1 液态时C=O=1718cm-1
返回
57
温度效应
低温下,吸收带尖锐,随温度升高,带宽增加,带数减小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R
6-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当红外光照射时,物质 的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引 起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 的跃迁所产生的分子吸收光
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或振
动-转动光谱。
1
分子结构基础 研究 两方面 的应用
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 以此推断分子的立体构 型
43
C-O伸缩振动 伯醇1050
饱和脂肪醚 1125 (强) 附近 44
(七)酮和醛
醛类在2830和 2720 两个吸收带 利用它们可将醛类与其它羰基化 合物区别开来,但前者易与亚甲 基的C-H伸缩振动带重叠。
C=O伸缩振动1700 吸收强度大
45
46
(八)酸
O-H伸缩振动3000 强而宽
C-O伸缩振 动1250附近
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
化学组成分析 和形状推断未知物结构; 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测 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特点:快速、灵敏度高、检测试样用量少,可分
析各种状态的试样
2
红外光谱区
分子振动能级间跃迁需要的能量小,一般在 0.025-1eV间。 波长范围:0.75μm~1000μm。 红外光谱区在可见光区与微波区之间。
3
应用最广泛为中红外光谱。
4
红外区的光谱除了用波长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 number ) 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每厘米长光波
总波的数目。若波长以m为单位,波数的单位为cm-1,则
波长与波数的关系为:
1 10 / cm / cm / m
1
4
所有的标准红外线光谱图中都标有波数和波长两种刻度。
21
6-3 基团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是非常接近的, 总是出现在某一范围内。这种与一定的结构单元
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但它们又有差
别,因为同一类型的基团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处的 环境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别又能反映出结构上的 特点。
22
一、基团频率区与指纹区
1.基团频率区( 4000~1300cm-1)
C=O伸缩振动 1700附近
O-H弯曲振 动1440-1395
47
(九)酯
C-O-C伸缩振动1300-1000有两个吸收带,但易于与此区 间内的醇、酸、醚中的C-O伸缩振动带混淆。
C=O伸缩振动 1700附近
酯带,强度大 于C=O伸缩振 48 动峰,较宽
49
N-H弯曲振动两个 1640-1560 ,900-650 伯胺:宽强, 中等 脂肪仲胺;弱,弱 芳香仲胺:被芳环掩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