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由于技术不稳定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过程失控,导致某些 重要质量特性的缺陷潜伏下来,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采用防误措施和质量可追查性来解决可能潜伏的缺陷。 一、防误措施 防误措施: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式或 装置,使人为差错 不发生或少发生,使差错降低到最低程度。 常见的防误措施: 1.保险措施。连锁程序设计、设置报警或截断装置、设置解 除报警信号、设置确保安全的装置。 2.扩大感官。安装指示物、增加照明度、遥控观察、发信号 3.重复。多种识别代号、多重批准程序、多重检验。 4.倒数检查程序。倒计时系统、倒顺序方式检验装配工作是 否完成。
工序能力示意图


2、工序能力指数 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用Cp表示。 Cp=T/6σ ≈ T/6S (T:产品的公差范围;S:标准差) Cp小,产品的不合格率高。 当T=6σ ,Cp=1,产品的不合格率为3/1000。 二、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 1.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中心的偏移量。 2.提高工序能力分布集中度,减少分散程度。 3. 修正公差范围。 三、主导因素分析 主导因素: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定位装置。产品复制性高时。 2.机器。 3.操作人员。手工操作比重大时。 4.零部件。装配、合成等工序。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讲师:谭小琥
5.1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
一、制造的质量职能 制造的质量职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稳定地生产出符 合设计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规 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各种影响制造子质量的因素 实施控制,确保制造出符合设计意图和规范质量并满足用户要求 的产品。 1.贯彻执行制造质量控制计划; 2.保证工序质量处于控制状态; 3.控制生产过程,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确保均衡生产。 二、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工艺准备的质量控制; 2.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3.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质量可追查性(可追溯性) 可追查性: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 环境情况的能力。 1.质量可追查性的优点 ①可以精确无误地收回可疑产品; ②易查明缺陷原因。 2.质量可追查性的方法 ①批次管理法。价值高的产品。 ②日期管理法。价值低,产量大的产品。 ③连续编号管理法。消费品和工业设备产品。来自5.2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过 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核心和关键的控制阶段。 一、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和停留。 影响工序的因素包括操作者、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 和环境,合称5M1E。 1.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在操作者、 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等的标准条件下,工序呈稳 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 通常用标准偏差σ 的6倍表示工序能力的大小。即B=6σ B越大,工序能力越差。
5.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质量活动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或实体。 一、质量控制点的特点 1.一个广泛的实体范畴。 2.可以是:硬产品的零部件,软产品的程序,服务部门。 3.动态性。 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对产品的适用性影响较大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 重要影响因素,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下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 影响因素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高的项目设置质量控制点。 4.对紧缺原料或对生产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设置质量控制点。
工艺准备的质量控制
①制定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 ②工序能力的验证; ③采购的质量控制; ④辅助材料、公用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⑤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
三、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①质、量、期三位一体。 ②按质量职能办事。 ③点、线、面结合。 ④预防和把关结合,以预防为主。 四、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要求 1.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使其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 2.对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设施和材料验证 3.对进厂的材料和最终产品的搬运进行具体文件规定。 五、生产制造过程的策划 1.对产品或环境的质量状况,按工序在重要工位进行验证。 2.适当的制造过程的监控。 3.对所有的过程检验和最终验证应制定计划和形成文件。 4.对必要的卫生、包装等细节作出规定。 5.鼓励员工研究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步骤 1.明确需要特殊控制的质量体系和主导因素。 2.、各部门分别确定自己所负责的质量控制点,编制质量控 制点明细表。 3.编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4.编制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5.编制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6.正式验收质量控制点。 以上做法要与质量体系文件相符合。
5.4 防误措施和质量可追查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