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鸡屠宰加工废水处理设计

肉鸡屠宰加工废水处理设计

肉鸡屠宰加工废水处理设计目录1概述 (2)2设计依据和范围 (2)2.1设计依据 (2)2.2设计范围和内容 (5)3编制原则 (5)4污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 (5)4.1污水的主要特性 (5)4.2处理要求 (6)4.3污泥处理 (6)5 处理工艺的确定和工艺说明 (7)5.1废水水质分析 (7)5.2 废水处理工艺 (8)5.3 工艺流程说明 (9)5.4 各单元处理效率分析 (13)6建(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14)6.1建(构)筑物设计 (14)6.2 设备选型 (19)7公用工程设计 (20)7.1给排水及通风工程 (20)7.2消防措施 (21)7.3厂区绿化 (21)7.4供配电工程 (21)7.5劳动保护 (22)8污染物处理系统的经济技术指标 (23)8.1工程运行费用分析 (23)8.2经济技术指标 (23)9工程进度安排 (23)10结论 (24)10.1结论 (24)10.2建议 (24)11工程报价清单 (24)1 概述1.1项目概述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屠宰车间,分割肉加工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和圈舍等。

废水中含有血、毛、油脂、碎肉、食料以及粪便等,含有大量固态或是溶解态存在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COD和BOD5、SS等指标很高,给水呈褐红色,具有较强的腥臭味。

生产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纳污水体的污染,同时可能对周边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处理达标排放,以降低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受厂方委托,我公司对上述污水做出治理方案。

2 设计依据和范围2.1 设计依据2.1.1 设计规模设计处理规模1000m3/d。

2.1.2 设计规范及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56-2001)✧《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4-201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20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J9-8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他水处理技术相关资料。

✧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2.1.3 建设单位提供的厂生产状况2.1.4 我公司完成的同类污水处理工程实际运行参数和经验2.2 设计范围和内容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污水处理参数的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设备管道布置、设备仪表控制。

对于污水进入处理站前的设备和最终排放渠道的管网由厂方自己负责管道的布置与安装。

3 编制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国家现行执行的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贯彻上级部门、有关单位对工程的批示、意见和要求。

3、尽可能减小占地面积、减少运行费用、实现自动运行,简化操作。

4、本设计遵循《给排水设计与施工规范》,并参照《给排水设计手册》和《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对未编入手册的则参照已有工程实践和国内外资料。

4 污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4.1 污水的主要特性根据厂方提供的资料,污水水质水量参数如下:编号监测项目进水水质备注说明1 处理规模1000m3/d2 pH 6~93 化学需氧量(COD)≤200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000mg/L4(BOD5)5 氨氮≤40mg/L凯氏氮150mg/L6 悬浮物≤1000 mg/L7 动植物油≤100 mg/L4.2 处理要求要求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

编号监测项目进水水质备注说明1 pH 6~92 化学需氧量(COD)≤5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0mg/L3(BOD5)4 氨氮≤5mg/L5 悬浮物≤10 mg/L6 动植物油≤1 mg/L4.3 污泥处理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来自处理站前段预处理的格栅、隔油沉砂池和气浮池产生的栅渣、浮渣以及后段生化处理产生的的剩余污泥。

栅渣、浮渣等作为固体废弃物直接处理,可外运垃圾填埋场填埋。

生化反应中产生的生化污泥可进行污泥浓缩,浓缩后的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浓缩后的污泥汇集至污泥斗,污泥斗底设置污泥管,然后通过污泥处理间的泵抽吸至压滤机房进行压滤脱水,干污泥定期拉走处理,脱出的废水回到调节池。

5处理工艺的确定和工艺说明5.1 废水水质分析(1)废水来源:主要来自屠宰车间,分割肉加工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和圈舍等。

(2)废水水质特点:废水中主要含有碎肉、脂肪、血液、畜毛、未消化的食物及粪便、尿液、蛋白质和油脂等。

污染物成分复杂,属高悬浮物、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对于废水中的畜毛等悬浮性物质很难或不能被生化处理分解,并且会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做好预处理工作;BOD5/COD在0.5左右,可生化性好,可采用生化处理。

从工程造价、运行成本、操作管理方便等方面综合考虑,我公司经过多种方案的技术对比和借鉴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厂方要求处理工艺,提出以:预处理+气浮+水解酸化+A/O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可使水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废水污泥或5.2 废水处理工艺加渣 污污泥外格栅调气浮废水解缺氧池出隔生物接沉污泥储渣消好硝化液污泥回工艺流程图5.3工艺流程说明废水经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后进入隔油池,去除油类物质,并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后经污水提升泵提升进入气浮池,加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后进入A/O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在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沉降上清液经消毒池消毒后达标排放。

水解酸化以及后续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5.3.1 预处理首先采用格栅主要去除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的羽毛和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可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负荷,一方面防止后续管道设备的堵塞,另一方面及时清理可避免悬浮固体有机质腐化溶入废水中而成为溶解性有机质,导致废水COD Cr、BOD5浓度提高。

肉鸡屠宰和加工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动物油,常设置隔油池,主要去除悬浮态的动物油,确保后续生化处理顺利进行。

肉鸡加工废水为间歇式排放,主要集中在白天8h排放,而废水处理需要24h运行,,为了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的出水水质,同时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所以需设计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按18h计。

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因此调节池应设置曝气装置防止沉淀的发生,池底应设计流向放空泵坑的坡度,坡度约为2%。

5.3.2 气浮废水中含有较多的乳化油脂和悬浮固体,一般情况下难以用常规物化方法去除,可使用气浮系统进行处理,气浮系统集混凝反应与气浮分离技术于一体,设置混凝(破乳)反应区,反应时间与原水性质、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反应形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15-30min。

水中微小的悬浮物和乳化油脂,在投加了混凝剂后,易破乳、脱稳、絮凝、结合,形成大的絮凝颗粒而分离于水体。

完成混凝反应形成的絮凝体比重接近1,沉淀需要较长时间,用气浮法使之强制上浮,将空气与水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使气体极大限度地溶入水中,力求处于饱和状态,然后把所形成的压力溶气水通过减压释放,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絮体充分接触,使水中悬浮絮体粘附在微气泡上,随气泡一起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并刮去浮渣,从而净化水质。

5.3.3 水解酸化池肉鸡屠宰及加工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高、结构比较复杂、不宜生物降解,针对此类废水常采用水解酸化处理。

水解酸化是利用厌氧消化降解的前两个阶段,在兼氧菌的作用下将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将大分子、长键环状物质转化为小分子、针链物质,将不溶性的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5.3.4 A/O工艺考虑到该废水有机氮含量比较高,经过厌氧生物作用后,发生水解,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具体表现在经水解后进入后续处理设施氨氮浓度升高,需对其进行脱氮处理。

可采用A/O(缺氧-好氧)工艺,并同时可去除COD、BOD5、SS等污染物。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先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氮(NO3--N),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氮还原成氮气(N2)从水中逸出。

水解酸化处理后的污水先先进入缺氧池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通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

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除去。

后进入好氧池,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去除率较高。

同时,废水中的氨氮被硝化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5.3.5 生物接触氧化池本项目要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 标准,故在A/O工艺后续加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继续降低COD和BOD5,从而达标排放。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也可以说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具有两者的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可以接受较高的有机负荷,处理效率较高,有利于缩小池容,减少占地面积;在运行方面的特点:一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二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不需污泥回流、不产生污泥膨胀。

三污泥生产量小,污泥产率0.2~0.4 Kg 干污泥/(1KgCOD去除),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

运行中废水与填料接触,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化为新的生物膜,废水得到净化。

溶解氧控制在2~4mg/L,能够进一步降解有机物,一般作为净化废水的后处理过程。

沉淀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能与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是否良好密切相关,经生化处理的出水经过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降低出水SS。

沉淀池上清液需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使细菌学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放。

消毒池采用ClO2为消毒剂,ClO2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脱色作用、除臭作用和光谱杀菌消毒效果,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的氧化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