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_启蒙运动_教案正式

第7课_启蒙运动_教案正式

第7课启蒙运动
昌都一高姜新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为必修课内容,授课班级为高二文科班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在难度上略有增加,以适合文科班授课的要求。

考虑到做为早上第一节课,适当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课件展示关于伏尔泰的小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1、启蒙运动的概念:
教师讲解:
启蒙——源于对英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其原始意义为“点亮、照亮”之意。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插入影音资料,学生观看后结合教材进行总结)
提示:存在决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①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科学: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③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⑤政治:封建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尖锐
3、启蒙运动的概况:(课件总结)
1、启蒙运动的核心: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2、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一“用” 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
二“批”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三“追”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四“灭” 消灭封建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教会权威
3、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过程:
(1)为什么发源于英国?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运动;
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2)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5、启蒙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思想主张: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③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思想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首先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卢梭:社会契约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思想主张:
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②社会契约;
④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④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康德—人非工具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思想主张:
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人非工具,强调人的重要性。

③坚持人应该自律,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

插入表格进行总结比较:光芒四射的启蒙思想
探究一:归纳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及异同点
启蒙思想家继承人文精神—尊重人和人的意愿、如“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

启蒙思想家发展人文精神—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社会,如“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理性。

人权去反对神权;民主去反对专制;科学去反对迷信;自由平等去反对禁锢、特权。

启蒙运动的影响
过渡:这场思想的启蒙运动,她确实领导着全世界的人们走进了一个理性时代,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欧洲。

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

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而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归纳:法国大革命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民族解放
从对欧洲影响来看
(1)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击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政权思想基
础。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从对世界影响来看
(1)鼓舞殖半殖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2)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图示、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