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论述题一、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时代的复杂和痛苦、并揭示了人类异化的处境和现实的作家,也是最早传达出20世纪人类精神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描绘一个可能性的世界,反映现代人的意识和存在的深层本质。
《变形记》就是一部具有浓厚荒诞色彩的小说。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荒诞不经的:公司小职员格里高里不堪生活的种种压制、约束、逼迫、责任、义务等,在一次昏睡之后,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而这只甲虫还暂时保留着人的所有感觉、意识以至思维。
亲自出马来催他上班的公司秘书主任被变形了的格里高里吓坏了,母亲也被吓晕。
格里高里变形后,母亲要治病,妹妹要付学费,一家人无法维持生计,父亲开始找工作,并把家里的一个房间租出去,结果房客被格里高里吓走。
一家人对格里高里都很厌弃,格里高里感到绝望,于是在一个夜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变形记》在细节描写上又是极为细致、真实的。
如小说写格里高里变形后的那个早上,一家人在他的房间门外等着他开门,格里高里没有手,想用牙来咬住钥匙转动门锁,但是他作为甲虫也没有牙,只能用他坚硬的下颚来转动钥匙,结果弄伤了自己,有棕色的液体从他嘴里流出来,淌过钥匙,滴到地上。
他为了转动钥匙,用嘴巴衔住它,自己也绕着锁孔转了一圈,终于打开了门锁。
开门以后,母亲受到格里高里的惊吓,先是摊在地上,后来又霍地跳了起来,大喊救命,并撞上桌子,撞翻旁边的大咖啡壶……这些细节、场面的描写都是极为真实的。
卡夫卡以真写幻,纤毫毕现地揭示了这只“大甲虫”的悲惨遭遇和极度痛苦的心灵。
所谓父子、母子、兄妹的“亲情”,所谓工作“责任”,所谓“人性”地等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在人变虫之后,都逐渐“面目全非”起来,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
小说的整个情节极为荒诞,而心理感受却又极为真实。
格里高里虽然变成了“虫”,但是渴望关怀、渴求爱,却屡遭恐吓、虐待,诸多似梦实真的细节,让人鼻子发酸。
二、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 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 昆丁的叙述如何表现“意识流”的特征?1.昆丁的叙述交代的情节如下:这一天,昆丁决定自杀。
在哈佛大学他的宿舍里,想到他心爱的妹妹在婚前与达尔顿发生不正当关系,又想到他去与达尔顿打架,接着又想起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最后又想到自杀。
他砸碎了爷爷留下的“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的手表,割伤了手。
于是他走进另一位同学施里夫的房间,穿上一套新西服,把表放进衣袋,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到手提包里。
分别给父亲和施里夫写了信。
他把给父亲的信寄出去,给施里夫的信放进口袋里,然后进城找了一家修表店修表,在五金店买了两只大熨斗。
乘有轨电车来到河对岸。
倚在栏杆上,他想到凯蒂失身后嫁给了赫伯特。
他不喜欢赫伯特,因为此人在哈佛读书时名声不好。
他又想到家里为了供他上学,卖掉了本来属于班吉的牧场。
电车此时已开到哈佛校园。
下了车,见到黑人执事,托他把信转交给施里夫,又乘上电车。
在车上,昆丁想到在1940年4月某一天与赫伯特会面的情形。
此人自大得令人反感。
赫伯特要求昆丁别暴露自己在哈佛搞欺骗的事。
他们正在交谈,凯蒂已回到家。
昆丁发现凯蒂身体不适,便猜想她已有身孕。
赫伯特走后,昆丁劝说凯蒂别嫁给赫伯特,可凯蒂说她总得嫁人。
接着倚在栏杆上的昆丁回忆自己小时侯骑马摔断腿以后的事。
打负鼠能手路易斯.赫彻尔和小时候的昆丁讲怎样打负鼠。
想到一个男人怎样自残,父亲说纯洁是违反自然的。
他察看水底的树叶,想象和凯蒂一起下地狱。
看小男孩钓鳟鱼,听男孩吵架,同时脑海里不停地回顾和凯蒂关于结婚与否的谈话。
穿插关于家乡的空气、不义之财的议论。
回忆他要和凯蒂、班吉一起出走,凯蒂要求他不能浪费学费,一定要念毕业。
昆丁下了车,走进一家面包店(《作品选》到这里结束)。
在那里,他给一位迷路的小姑娘买了几个小面包,领她走到一条小巷。
不一会儿,上来很多人,其中有一个是小女孩的哥哥,他认为昆丁企图诱拐他的妹妹,把昆丁扭送到警察局。
后来恰巧碰上昆丁几个哈佛的同学,替他澄清了误会,拖着他去了野餐会。
野餐会上,昆丁一想到自己同凯蒂过分亲热的举动,以及与凯蒂以前的男朋友的某次会面,心情就不愉快起来。
这时,一位叫伯杰拉德的同学大谈特谈他的猎艳史时,他与之争吵并打了起来,被施里夫拉开。
野餐会后,昆丁和同学返回住处。
他已十分绝望。
对他来说,既然在人世上已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光明,活着便无意义,于是毅然跳水自杀了。
2.意识流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
在《喧哗与骚动》中,1910年2月6日是昆丁叙述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里,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人物由手中的物品、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物所激发,产生回忆、联想,把过去发生过的事在头脑中演示出来,或者进行议论如写这天早上昆丁躺在床上倾听手表的滴答声,下面是用间接内心独白的方法,对钟表声和时间作议论;起床后他把梳妆台上的表翻成面朝下,又回到床上,用时空跳跃的方法回忆父亲对猜测时间的看法:“父亲说过,经常猜测一片人为的刻度盘上几根机械指针的位置,这是心智有毛病的征象。
父亲说,这就像出汗一样,也是一种排泄。
”听着教堂的大钟打点的声音,联想到耶稣和圣法兰西斯谈论妹妹(实际指死亡),再想到和妹妹一起下地狱,同时想到他向父亲承认自己犯了“乱伦”罪,他和达尔顿.艾密司打架,想到他父亲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想象自己死后留在河底的骨骼,想象自己让艾密司还没出生就死去。
接着写昆丁敲碎手表的玻璃蒙子,查看手表里面的小齿轮,同时联想到耶稣的神迹、华盛顿的不说谎,回忆父亲给杰生买的小观剧镜。
头脑里的景象非常纷乱。
2再下面写昆丁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书,准备自己自杀后家人来取走自己的物品。
同时写昆丁对父亲一些话语的回忆、凯蒂结婚时的场景:班吉吼叫,凯蒂朝班吉奔过去。
昆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后,和同学施里夫交谈了几句,上街去寄信,没见到平时常见的黑人执事,联想黑人执事的参加游行,回忆与施里夫关于黑奴的交谈。
接着去修表、买熨斗,坐电车。
在电车上因肚子的蠕动回忆起小时侯玩耍、凯蒂的失身、班吉的吼叫。
下车来到查尔斯河边,看着河中的影子,联想到阿基米德浮力定理,迪尔西的话、班吉的嗅觉,能闻到奶奶的死。
看河上吉拉德.布兰特划船,同时回忆与达尔顿.艾密斯的谈话、与凯蒂的谈话,接着又回忆他和赫伯特.海德会面时的情景:赫伯特送车给凯蒂,昆丁不愿意参加凯蒂的婚礼,他母亲康普生太太在赫伯特车上的罗嗦,赫伯特对康普生太太的恭维,凯蒂失身后康普生太太的哭泣、家人给凯蒂离家准备行李等景象。
这些事颠颠倒倒,不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昆丁思想的混乱。
通过昆丁的回忆、独白、联想等心理活动,交代出一些过去发生的故事,表现昆丁纷乱的思绪、沉重的心理压力、病态心理,也表现出一些次要人物的个性。
结合《局外人》节选,谈谈:.一、这部小说如何表现荒诞的世界观?存在主义强调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被遗弃的、孤独无援的,人根本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认识自己。
他们认为,人们凭借感性和理性获得的知识是虚幻的,而且人们越是依靠理性和科学,就越会使自己受其摆布,从而使自己“异化”。
他们否定理性和科学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认为为了达到真正的实在,只有依靠非理性的直觉,即通过烦恼、孤寂、绝望等非理性的心理意识直接体验自己的存在。
尽管有的存在主义者也谈论科学真理,但却认为科学真理依赖于哲学真理,而后者只能依靠非理性的途径才能达到。
他们宣称,在社会生活、科学、哲学和艺术领域中,非理性都将战胜理性,认为我们的时代是非理性的时代。
关于该小说怎样表现荒诞的世界观,参见教材P.57~58 二、什么是《局外人》的“零度写作”? 参见教材P59《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小说全篇由主人公默尔索的自述构成。
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默尔索的冷漠的叙述口吻,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冷漠。
默尔索以一种冷静得近乎冷漠的口吻讲述了他母亲的死,讲述了母亲死后的第二天他就去寻欢作乐,还讲述了他糊里糊涂地杀了一个人而被捕入狱,最终走向刑场。
小说表现默尔索的冷漠语调举例如下: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
明日葬。
专此通知。
”这说明不了什么。
可能是昨天死的。
(在养老院里,夜里老人们和他一起守灵。
第二天早上)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出去时竟都同我握了手,好象过了彼此不说一句话的黑夜,我们的亲切感倒增加了。
(在为母亲送葬后的第二天)我决定去游泳。
……穿好衣服后,她看见我系了一条黑领带,显出很奇怪的样子,问我是不是在戴孝。
我跟她说妈妈死了。
她想知道是什么时候,我说:“昨天。
”她吓得倒退了一步,但没表示什么。
我想对她说这不是我的错,但是我收住了口,因为我想起来我已经跟老板说过了。
这是毫无意义的。
反正,人总是有点什么错。
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
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
于是,她想知道我是否爱她。
我说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种话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
她说:“那为什么又娶我呢?”我跟她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
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了。
她说结婚是件大事。
我回答说:“不。
”默尔索对母亲的死毫不动情,对和女友的关系是无可无不可,后来对自己的入狱、审判也采取一种漠然置身事外的态度。
人物的感觉、情绪没有热度,降到了“零点”。
所谓“零度写作”,即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这种排斥了主观情绪和感情的叙述调子显然更有助于加缪表达他的存在主义的荒谬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小说的叙述方式和主题取向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结合《嫉妒》节选,论述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它如何体现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新小说派的艺术特点有三点:1.消解深度。
罗伯-格里耶认为,传统的小说的意义事建立在“深度”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的,小说家总认为他的小说试图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小说总是隐含有一种深度,而这深度就是小说的意义。
但是罗伯-格里耶却不相信世界有一种深度存在,所谓的深度是人类认为赋予的。
他的小说就是一种排斥了所谓深度的“表面小说”,在技巧上则表现为大量运用视觉性极强的词汇,惯于不厌其烦地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质地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
2.瓦解叙事(略)3.“未完成性”(略) (参见教材P66~69)结合《百年孤独》节选,谈谈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1.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 2.陌生化技巧。
3.神话化法则。
(参见教材P.89~96)结合《顶刮刮的早餐》节选,谈谈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征是: 变形、夸张 滑稽讽喻3碎片化的结构(教材P.106~109)《顶刮刮的早餐》是典型的“反小说”作品,用把人变成机器的奇特情节,反映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对商品化趋势的冷嘲热讽,作者在作品中亲自画了许多插图,把严肃的和俚俗的杂烩在一起,小说真正的作者与假想的作者(叙事者)一起谈论和评价这篇小说,这些特点都体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