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设计研究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设计研究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设计研究1 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1.1 规划原则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规划是开发信息平台系统的前期基础。

信息平台规划是从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的角度,全面分析物流园区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趋势、物流园区内各类企业的商务模式和潜力,具备的条件以及发展的计划,规划出物流园区在一定时期内,所需开发的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并依此提出应用系统方案、网络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方案、系统成本与投资预算,以及可行性分析等。

由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一个涉及到园区内的专业市场、物流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各部门的一个多方共同使用的平台,因此,平台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跨行业、跨地域性。

物流信息在专业市场、物流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流动,因而具有跨行业、跨地域的特点。

各类组织的商务运作模式,信息资源需求,信息格式和传递方式存在较大区别。

因此,规划过程中各类用户的积极参与,得到用户对规划方案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经过反复地审定和调整。

2)扩充性。

指对原有系统的兼容性及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与现有的企业级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其次要能适应新的应用功能要求,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第三,由于信息技术变化发展速度极快,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影响的因素。

3)开放性。

物流园区信息与商务平台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必须通过接口与其它平台相连接,在平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外界信息系统交换的需求分析,保证既能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又具有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能力。

4)合作性。

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信息平台开发商等多方参与信息平台的开发、维护和使用,需要参与各方统一规则、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才会取得良好的效益。

1.2 规划的设想物流园区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园区管理中心、物流企业、客户和政府管理机构等。

1)区管理中心。

负责园区的日常事务管理,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系统对接,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营运情况,制定规章制度,规划园区发展战略。

2)流企业。

指园区内的物流服务企业,主要指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它在园区的信息平台上发布物流服务信息,接受服务请求,提供货物在途信息,与政府各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等。

包括运输公司和仓储公司等。

3)客户。

指借助园区信息系统寻求物流服务的对象,也指通过园区物流信息平台发布招标信息,接受货物,查询货物在途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对象。

4)政府管理机构。

指对物流园区中的物流活动中的一系列环节进行管理的若干管理部门,它们通过园区信息平台实现与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换(如网上报关、网上缴税等)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这些机构主要是外贸、海关、工商、银行等。

园区信息中心通过Intranet与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相连,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GPS、GSM和GIS可以对园区内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并通过GIS可以实现车辆线路导航等功能;信息平台通过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实现与海关、检验检疫、银行、港口等机构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提高物流企业运作的效率。

客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信息平台的Web站点进行信息查询和在线交易。

2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功能2.1 基本功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首先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数据交换功能。

这是园区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在数据交换功能中,存证管理很重要,它是将用户在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单证信息加上附加信息,按一定的格式以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发生业务纠纷时查询、举证之用。

2)信息发布服务功能。

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 联接到信息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物流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有:①信息平台的基本信息发布,包括平台简介,平台功能导航;②行业信息发布,包括行业动态,物流政策法规等;③物流园区信息发布,包括园区情况,招商引资,园区通告等相关情况;④物流教育、咨询和培训,提供物流知识,物流研究和理论,培训信息等;⑤水、陆运输价格,铁路和公路里程查询,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铁路车次等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

为注册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4)在线交易功能。

交易系统为注册会员(包括园区内企业和园区外客户)提供一个虚拟供求交易市场,双方可在此平台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5)系统管理功能。

规定、控制用户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

2.2 扩展功能在保证实现园区信息平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实现如下扩展功能。

1)智能配送功能。

利用物流园区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智能配送要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路线的选择、配送的顺序、配送的车辆类型、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

2)货物跟踪功能。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

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1]。

3)库存管理功能。

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园区内物流企业库存量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

最低库存量的获得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需考虑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

4)决策分析功能。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程安排、物流节点或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

6)金融服务功能。

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为园区内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

在此类业务中,信息平台起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具体业务在相关企业部门内部处理,处理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传给客户。

3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

根据园区建设的需要,以及园区内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的特点,将信息平台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复杂问题分解细化,在每个层次解决特定的和有限的问题,通过逐层细化最终获得规划的完整结果。

1)安全保障环境。

安全保障环境对整个系统提供对抗攻击、防止或避免非法入侵的作用。

这一环境对信息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信息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平台的运行环境。

它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环境,同时该部分还包括各种网络协议。

3)基础支持层。

基础支持层使应用系统的性能、效率、数据得到保证。

它对商务应用提供4种基本支持,即基于C/S计算模式的系统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工具,应用系统集成与互操作的中间件,系统可管理性及可靠性的系统环境。

4)商务应用系统层。

针对物流园区各类物流企业的商务模式和业务信息需求,该层可以渐进性地提供商务应用系统层包括商务支持、商务服务和商务应用3个层支持。

5)商务表达层。

该层的作用是为商务应用层提供客户端表达支持,将商务应用层的各种商务逻辑处理结果以不同的形式提交给客户端,并负责完成电子商务系统与其服务客户间的交互。

6)客户端。

该层面向园区各类物流企业接受服务的终点,客户端构成包括浏览器(支持HTML或XML的瘦客户机)、支持WML的移动终端、JA V A客户机和传统的客户机(胖客户机)。

该层负责对商务系统处理的结果作最终解释。

7)外部系统。

这一部分主要是与电子商务系统发生数据交换的其他信息系统。

它包括几个方面:银行的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客户认证中心、税务部门网关、海关网关等政府机关网关以及企业其他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等。

这一部分负责完成两方面的任务:第一,与电子商务系统配合完成联机交易中的支付、认证、赋税、报关等过程,以实现政府的控制与监管;第二,通过信息交换完成企业间的协同工作,进而在企业间形成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共同市场。

8)内部信息资源。

该部分支持物流园区内企业之间商务协同活动,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4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实现4.1 信息平台开发过程有了系统规划和体系结构以后,还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开发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平台分析。

主要对现行系统和实现方法以及信息流程等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给出有关的调研图表,提出信息平台设计的目标以及达到此目标的可能性。

2)系统平台逻辑设计。

在系统平台调研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构造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逻辑模型,对各种模型进行优选,确定出最终的方案。

3)系统平台物理设计。

以逻辑模型为框架,平台对外采用B/S模式,利用各种编程方法,实现逻辑模型中的各个功能块。

4)系统平台实施。

将平台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单独调试和联合调试,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软件5)系统维护与评价。

在信息平台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根据现场要求与变化,对平台做一些必要的修改,进一步完善平台,最后和用户一起对平台的功能和效益作出评价。

4.2 网络的设计在充分考虑系统的适用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易操作性和界面的友好性的原则下,构筑园区信息平台,它应能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实现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具有多种网络之间的连接能力。

Internet 和Web技术的出现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条件。

平台对外应该采用B/S模式,该结构利用Internet的Web技术,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

采用基于JA V A、JSP、EJB或ASP等Web技术和大型数据库如Oracle等来实现,数据存取和传输采用EDI技术或者XML技术实现。

企业内部则采用C/S模式,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间的业务管理(像订单处理,财务管理,物流费用管理,人事管理等)[2]。

4.3 网络的安全性鉴于园区网络公共服务系统需要很高的安全性,网络防火墙采用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外部网作为防火墙的周边网,内部路由器采用linux系统实现。

主服务器(数据库主机)和网管工作站设置在内部网中,外部网包括WWW兼DNS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

内外网之间通过防火墙堡垒机(兼作代理服务器)来连接。

这样,园区网能提供内部网用户对国际Internet服务的透明访问,阻止了外部用户对内部网进行非法访问[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