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ppt
• 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 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 魅,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刻 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 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 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 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 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 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 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 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 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的潇洒自如, 情调的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 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 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 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 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 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 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 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 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 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 易逝的感伤情绪,
•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 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 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 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 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 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 “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 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 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 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 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 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 一般。
•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 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 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 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 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 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 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 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 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 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 逸,诙谐风趣。
•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 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 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 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 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 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 更妙,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 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 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 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 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 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 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 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 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 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 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 李贺是的特色:
•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 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 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珮”是雕 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 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 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 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 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 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 “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 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 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 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 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 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 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 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 “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 “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 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 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 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 在哭泣似的。
•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 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 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 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 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