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学科学校教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师: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 0℃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 20℃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 20℃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20℃和零下 20℃的呢?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 20℃可以记作“+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20。

(教师板书)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4.尝试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260 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 422 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出示:+20,-20,+8848,-155,+3260,-422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 ℃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 ℃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0是什么数吗?小结: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巩固练习:1.先读一读,再把下面各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5,+26,8,-40,-120,+103,0正数负数2.每人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练习一第4题。

学生审题,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师小结: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正数: 负数:二、教学例3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盈亏/元+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学生可以说说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也可以说说哪个月盈利得多?哪个月亏损得多?3.试一试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八月份:亏损 650 元;九月份:盈利 2500 元;十月份:盈利 4300 元;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盈亏(元)填写表后让学生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

小林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千米到达公园。

在这里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3.初步认识数轴。

师:现在我们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出示数轴)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小结:(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练一练:先指名学生回答,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练习一第 6 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

(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3.练习一第 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讨论:-2和-4哪个数更接近0?现在你能判断出-2和-4哪个数大吗?4.练习一第 8 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

(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1)说说中途各站上、下车的人数。

(2)中途5个站,哪个站没有人上车?哪个站没有人下车?(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以说说每站出发时车上的人数)五、全课总结你现在对于正数和负数有哪些认识?第三课时认识负数(练习课)练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熟练的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熟练应用正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3.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7-8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预设:学生大多会用数方格方法进行比较,对于出现“转化”教师应当鼓励,并加以引导。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你还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思考第1组图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吗?)(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2.教学例 2:(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平移至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4)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转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教学例 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15 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课前准备),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S = a × h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 1 - 5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形木框(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如何求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2.如何将一个长方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二、练习指导。

1.练习二第 1 题。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如何画出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白要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即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 15。

所以要画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 5 和 3、3 和 5 或 15 和 1。

)2.练习二第 2 题。

学生独立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 3 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提问:先求什么?再如何列式?4.练习二第 4 题。

学生独立审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5.练习二第5题。

取出长方形木框,指名两名学生按课本上要求进行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