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色光教学设计

七色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七色光》教学设计
昌黎县朱各庄镇大樊各庄完全小学宣跃红邮编: 066602 。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光学部分内容,研究的是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

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进而知道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我把教材进行分析后,认为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白光色散成七色光。

第二部分七色光合成白光。

第三部分认识光的三原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3、知道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方法目标:
1、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学会做制造彩虹的实验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关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体会自我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水槽、平面镜片、喷雾器、水、光盘、油滴、肥皂水、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陀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您们看过《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吗?一休在碰到难题时,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惊奇的鬼点子,不愧是聪明的一休,你们喜欢他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欣赏一休聪明的风采。

(播放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之鸡蛋和陀螺。


设计意图:通过看变色的陀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为下面七色光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师问:同学们,片中的陀螺好看吗?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个?
生会答:想。

师说:好,学完这节《七色光》之后,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陀螺。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七色光》。

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动手实践,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1:交流彩虹,体验生活。

1、谈话引出彩虹。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动画片中转动的陀螺上有漂亮的七色光,在哪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色彩?
生答:天上。

师:说对了,天上的彩虹。

课件出示彩虹图片,提问: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找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答案:红、橙、黄、绿、青、蓝、紫)
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雨后、洒水车后面、有阳光和水珠(或水雾)的地方、喷雾器喷雾时、喷泉或瀑布的周围)
此时,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阳光和水雾制造彩虹呢?
教师领生到室外,演示用喷雾器制造彩虹,学生进行观察。

4、教师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水的颗粒时形成的。

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水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形成了彩虹。

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探究活动2:制造彩虹,激发兴趣。

1、谈话:制作人造彩虹的方法很多,下面再你们介绍几种。

(1)将平面镜迎着阳光斜放在浅水盆里,固定牢固,然后将白色卡纸斜放在镜子前方,调整水盆、镜子和卡纸的位置,直到卡纸上出现彩虹。

(2)将三棱镜的一个面对着太阳,让光线射入,然后调整角度,在另一面的墙上也会出现彩虹。

(3)可以对着光观察光盘,也可以看到鲜艳的七色光。

2.学生制造彩虹活动。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寻找最佳位置。

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

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

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4、教师解释: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谱,这种现象叫色散。

(板书:阳光一散F色光)
5、学生讨论交流: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实验效果与光照角度、观察角度有没有关系?
6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实验,我们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与光照的角度、观察的角度都有关系。

而在雨后,只有当光照的角度与我们所站的位置都适合时,我们才会看到彩虹。

而太阳的位置改变后,光照角度发生变化,我们就看不到彩虹了。

•探究活动3:混合色光,逆向探究。

1、讨论:我们知道了阳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如果我们把七色光按照一定规律混合, 可不可以得到白光(阳光)呢?
2、教师出示陀螺。

这是个陀螺,我已经在圆面上涂上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我们快速旋转陀螺,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猜猜看。

3、学生游戏:旋转七色陀螺。

4、学生汇报结果。

(板书:白光)
5、教师解释现象,问学生:对于我们刚才做的两个不同的是严重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白色的太阳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而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光。

这是一对相反的科学现象。

(板书:阳光色散七色光)+
•探究活动4:三色组光,深入研究。

1 •谈话:通过制造彩虹实验,我们知道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变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人们又发现光谱上大部分光,可以用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得到,所以人们把红光、绿光、蓝光定为光的三原色。

2 •实验: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板书: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提问:光的三原色与颜料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样的呢?同学课后可以去研究一下。

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因为光线是越加越亮,因此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而三种光等量相加可得到白色。

至于颜料的特性正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增强光线,因此颜料的三原色合并颜色只会越来越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探究知道白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

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完成这节课,教学效果会特别好。

三、巩固所学,外延拓展
同学们会玩陀螺吗?我们举行一次玩陀螺比赛,好吗?
1、教师提供三种染色方案:A将陀螺染成黑白两色。

B将陀螺按照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顺序染色。

C将陀螺按照红、绿、蓝的顺序染色。

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动手
染色,并练习。

2、玩陀螺比赛。

3、提问:玩陀螺时,你有什么发现?
1)七种颜色的陀螺转动后变成了白色或灰色,七色光又合成自然光。

2)黑白两色的陀螺转动后,出现七色霞光。

自然光色散成为七色光。

3)红、绿、蓝三色的陀螺转动后,出现白色或灰色,色光合成自然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巩固自己的所学,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阳光色散: 阳光 色散 七色光
七色光
四、课堂回顾,布置作业
1、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点:
1) 、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色光组成的;而七种色光混 合在一起,又变成了白光。

2)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谱,这种现象 叫色散。

3)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当光按照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去中的小水滴 上时,会发生色散现象,这就是彩虹。

由于光的色散现象与光照角度、观察角度都有关系, 所以只有当光照的角度与我们所站的位置都适合时,我们才会看到彩虹。

而太阳的位置改 变后,光照角度发生变化,我们就看不到彩虹了。

2、 课后作业:
1、 在课下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实验方式,将彩虹的秘密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可 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2、 制作一个陀螺,和小伙伴比一比,谁的更有趣。

3、 七色光可以组成白光,那么,红色和黄色组成什么颜色?黄色和蓝色呢?同学们自 己动手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学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爱科 学、学科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