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课程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课程

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要 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 观上要求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 长转变,经济增长总是在波动中实现的;经济发展作为 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增长和结 构变动这二个方面,它具体表现为一国的工业化、城市 化过程;当前,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与 经济发展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择就是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就要注重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和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将主要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发展的衡量、经济结构的变化 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
能动性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者。特别是劳动力要素中的
企业家才能,更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灵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要
素。为提高劳动力质量而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构成经济增长的重要
本章教学大纲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点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的含义 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它 说明经济增长是如何取得的,有哪些特征。经 济增长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粗放型经济增长 方式。在这一种增长方式中,经济增长主要依 靠在原有技术水平基础上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 增长而实现。另一种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使用 效率的提高来实现。 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资源禀赋状况经济 发展阶段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产出数 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快慢一般用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从 短期看,潜在生产能力变化不大,一国的经济增 长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从长期看,总需求总会 和潜在生产能力相一致。经济增长从根本上看只 能是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结果。 导致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因素有二大类,一类是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另一类是生产要素使用 效率的提高。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发现经济用途 并加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和条件。自然资源分为四类:(1) 生态资源,如阳光、风力等; (2)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土地资源; (4)矿产资源,如石油、煤炭等。 又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太阳光能、风力等)和不可再 生资源(石油、煤炭等)二大类。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 状况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
提出“乘数和加速数模型”,将投资作为一个中 间环节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
第二节 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国家经济摆脱贫困、落后, 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是一个伴随 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以 及观念习俗的变化过程。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并 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很多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只有经济增长而没有发展。
第二节 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传统农业部门的大小,二元 结构的程度,城市化的程度,基本社会组织的性质,本 地中产阶级的地位,社会流动性的大小,识字率,大众 传播媒介的水平,自然人口生育率,观念现代化程度, 国家一体化的程度和民族团结意识,政府机关的效率, 领导层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政治稳定程度,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自然资源蕴藏 量大小,总投资率,工业现代化水平。工业化的变化程 度。农业组织的性质。农业技术现代化的水平。农业劳 动生产率的改善程度,有形的经常资本充足程度。有形 的经常资本的改善程度。税收制度的有效性。税收制度 的改善程度。财政制度的有效性。人力资源的改善程度。 对外贸易的结构。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同样的要素投入,由于使用效率不同将产生极不
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影响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因 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经济体制、结构变动等。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最直接因素。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 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三、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生产力水平或高或低,经济增长率的忽上忽下,
构成经济增长的常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一种经济波动,这种波
动要顺次经过繁荣、衰退(危机)、萧条、复
苏四个阶段,并且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反复出
现。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周期的根源
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
第二节 经济发展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 任何改造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外资在 一些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建立起一些现代工业 和第三产业,即现代经济部门。由于这些现代部 门是从外部嵌进的,不是经济体系内部产生发育 起来的。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按不同规律运行、劳动生产率 和人均收入差距悬殊的产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 结构,一个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另 一个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二元经济 结构就这样形成了。
源泉。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这里的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
来生产其它产品的耐用品,它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在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稀缺因素。加快资
本形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资本通过投资而形成,投资则
来源于储蓄。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