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 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性质和发展 方向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叫基本的 经济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积累和再生产 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第七章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 关系
生产——起点; 消费——终点; 分配、交换——中间环节。 生产起主导作用,决定分配、交
换、消费的对象;性质;水平。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起到 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
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 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 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 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 展进程。 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 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 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 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 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 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 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 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 从事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
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 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 的产品相交换。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属于不同所有
上述两个条件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 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 的性质。但要实现为社会劳动,就必须
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商品内在矛
盾的根源就在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
矛盾。因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构成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矛盾。 返回第一节
第二节 货 币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 矛盾统一体。 统一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 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 劳动的两个方面。
差别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 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 反映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 的劳动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习政治经济学目的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经济‛的含义
在古代典籍中‚经济‛一 词,指‚经邦济世‛、‚经 国济民‛ 。 现代语言中 对 ‚经济‛一词有多种理解:
近代和现代‚经济‛一词,大致有如 下几种含义:
节约、精打细算
个人生活的用度
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 或总体的简称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
经济基础
社会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
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 《经济论》一书中,首次用‚经济‛一 词,意指家庭管理。亚里士多德《政治 学》中的‚经济‛也是研究家务,即奴隶 主经济问题。
(二)经济学:研究经济的学 问。
色诺芬《经济论》 指 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 隶主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蔄茂兰
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主编: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导论
学科性质:属于理论经济学。
学科地位:在经济学的各门科学中
居于基础性学科的地位,是经济学
科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 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 。
本章教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二、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
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 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 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属性。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 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抽象 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 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2)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
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3)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 是人们用来
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3.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 互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
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 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 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 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 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 己的方法论基础。
(二)科学抽象法
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 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 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 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包括两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 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 系上层建筑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总结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
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 了理论基础。 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 露和批判,阐明了制度变更的必然 性,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 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最深刻 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因此,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论,也是 运行论。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力基本要素 (1) 劳动者: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 动者。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
●简单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 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例如: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
●简单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 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例如: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主要贡献: 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 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他们把资本主义 制度看作永恒的制度。
到了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 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 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们的著作: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马 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 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萨缪尔逊《经济学》
加上‚政治‛并不意味研究的对象是政治 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
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
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同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
系列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展现了他们的经
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
除掌握上述研究方法外,还应该
借鉴和运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 如实证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等,使政治经济学理 论表述和论证更为完善、更为准确。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注意
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看待马克
思主义; 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 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
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 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 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
即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 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
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 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 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 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