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科考试题

中医骨伤科考试题

简答题: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慢性腰痛,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也叫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或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

因第三腰椎居全腰椎之中心,活动度大,其横突较长,抗应力大,劳损多,故易产生腰痛和臀部痛。

青壮年多见。

【麦氏征】:又称半月板弹响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握膝,另一手握足,先使患肢尽量屈膝屈髋,然后使小腿充分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并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患者膝部出现疼痛和弹响者,即为阳性。

临床中小腿外展外旋时出现疼痛和弹响多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而内收内旋出现疼痛弹响则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

【Colles骨折】:指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因1814年Abraham Colles首先详细描述之,故命名为Colles 骨折。

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女性
【CE角】:也叫中心边缘角。

由两侧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垂线和髋臼外缘股骨头中心连线所成的夹角。

此角正常范围为20~46°,少于20°,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

【布瑞安三角】:患者仰卧位,自髂前上棘与床面做一垂线,自大粗隆顶点与身体平行划一线与上线垂直,构成一直角三角形,称为~。

医者对比两侧三角形底边,如一侧底边变短,说明该侧大粗隆向上移位。

【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和肩峰组成)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是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肩关节主动外展时存在疼痛弧,被动活动则明显减轻甚至完全不痛。

(病理基础是夹在喙肩穹和肱骨头之间的组织由于肩关节外展活动时的磨损和撞击发生水肿出血、纤维变性、滑膜炎、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和肱骨大结节增生。


问答题:
【Colles骨折整复原则】:
稳定、准确、轻柔、敏捷、动作连贯、力量均衡深沉,手法整复宜简不宜繁,尽可能避免造成新的损伤。

闭合手法整复以骨折愈合后能自理生活为原则
【复元活血汤组成与作用】
大黄(酒浸)18g 桃仁(酒浸)12g 红花8g 生甘草6g 天花粉12g
柴胡12g 当归10g 瓜蒌根9g 穿山甲10g(炮)
主治:跌打损伤。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
在临床表现上,腰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而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中老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矛盾、腰部后伸受限三大症状;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患腰椎管狭窄症时这些检查均为阴性。

此外,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X线平片、B型超声、脊髓造影、CT和磁共振等检查时均有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的表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

此外,腰椎管狭窄一般为多个阶段的狭窄,它的病程一般也较腰间盘突出症为长。

【颈椎病与侧索硬化症的鉴别】:
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为一种运动神经元疾患,临床上以上肢为主或四肢性瘫痪,因此易与脊髓型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导致压迫神经,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两者均可出现上肢疼痛,无力,感觉异常。

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胸廓出口综合症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主,胸廓出口综合征以手部麻痛为主;颈椎病很少有大小鱼际肌萎缩,没有血管受压体征。

颈椎病病人压头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

胸廓出口综合症前斜角肌紧张试验、Adson试验阳性。

颈椎病x线片有颈椎骨刺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改变等退行性变的表现,CT及MRI可显示椎间盘变性及神经根、脊髓受压。

胸廓出口综合症颈椎正位片可发现有无颈肋及第7颈椎横突过长,胸片及锁骨的切线位片可发现有无锁骨及肋骨的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综合症鉴别】: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与金标准】:
椎间盘源下腰痛表现为下腰部、臀后部、股前后及大转子等处的疼痛,活动后及久坐、久站后症状加重,咳嗽、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症状反复发作,可达数月以上,虽可有根性放射痛,但无麻木、无力等神经根损伤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

体检多无明显的腰部压痛,也有患者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时出现腰痛或腰痛重于腿痛,一般无神经损害体征。

有时腹部触诊可触发腰痛。

椎间盘造影术一度被认为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金标准。

近年来经过研究认为椎间盘内注射布比卡因诱发疼痛缓解更为有效。

【腕舟骨骨折哪个部位最易出现坏死?固定原则与角度】:
腕舟骨近端骨折后最易出现坏死。

用短臂石膏管形固定腕关节于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亦有人认为此法会使骨折端承受较大剪力,而建议采用腕掌屈30°,尺偏10°)。

固定原则:制动后尽量使骨折线垂直于前臂纵轴,以增加骨折间隙的压力,避免剪力,促进愈合。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原则】: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要求高,必须获得正确复位。

1、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由于不能完全依靠自行塑性来纠正,因而必须得到矫正。

2、因尺偏型骨折易遗留肘内翻畸形,因而复位时应注意矫正尺偏移位、尺侧倾斜嵌插以及内旋移位,矫正尺偏移位时甚至宁可有轻度桡偏,不可有尺偏(即宁桡勿尺)。

倾斜一定要纠正,并有一定程度的桡倾,同时远折端外旋位,防止肘内翻。

3、先矫正侧移位,再矫正前后移位。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
该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被公认和满意的尚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非手术治疗
1、限制负重。

用于早期病人,减轻对股骨头的压力。

2、牵引疗法。

缓解软组织痉挛、纠正畸形,缓解压力。

(二)手术治疗
1、钻孔减压术。

降低骨内压,改善血供,适用于I期病人。

2、植骨术。

游离植骨和带蒂植骨。

后者成活率高,适用于II、III期病人。

3、血管移植术。

有一条、多条植入,且有吻合和不吻合的不同。

可改善血供,适用于II、III期病人。

4、截骨术。

通过改变力线和负重面实现对股骨头的保护。

适用于III期病人。

5、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晚期病人常用。

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差。

年轻患者慎用。

一般用于IV期老年人。

6、闭孔神经切断术。

姑息疗法,适用于年老、多病,不能做关节大手术的晚期患者。

(三)内治法
1、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等;
2、肝肾两虚:治宜补益肝肾、养血充髓,方选八珍汤、补阳还五汤等;
3、气血两虚、肝肾俱亏:治宜培元固本、气血双补,方选十全大补汤等。

(四)外治法
1、外用药。

以活血化瘀之桃仁、红花、山甲等为主,佐以温经通络之川椒、细辛等,可以膏药、煎汁外洗、离子导入等方式使用。

2、传统手法。

手法由轻到重,最后慢慢活动关节,以牵抖、拍打手法结束。

从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上看,凡因为构成椎管的骨性组织或软组织的病变所造成的椎管神经根通道及椎间孔的狭窄,都可称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椎间盘的突出亦可造成椎管及神经根通道、孔道的狭窄,并且临床表现上也有间歇性跛行等与腰椎管狭窄症相类似的症状.那么,是否也可把腰椎间盘突出症视为一种腰椎管狭窄症呢?
通常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而且有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所以将它作为一种单纯性的疾病,而常不列为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表现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矛盾、腰部后伸受限三大症状;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患腰椎管狭窄症时这些检查均为阴性.此外,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X线平片、B型超声、脊髓造影、CT和磁共振等检查时均有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的表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与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区别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定联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可在椎体侧后缘或小关节处出现增生的骨赘,并逐渐形成根型继发性椎管狭窄症.除了继发性椎管狭窄症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联外,它们二者可以相伴发生,而且伴发比率还相当高,约占整个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的15~20%(有的学者认为可能还更高一些).在两病同时发生时,患者可同时表现两者的症状与体征,所以,在诊断上同时确立两病多无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