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主之官B.相傅之官C.中正之官D.仓禀之官E.决断之官★标准答案:B2. 《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根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无“补益五脏”之论,故选D。
3. 《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关系最密切的A.心肺B.肺肾C.肺脾D.肺胃E.肺大肠★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4. 《灵枢·本神》肾气实的证候是★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故选B。
A项为脾气实,其余选项与《本神》五脏虚实病证无关。
5. 《痹论》肠痹“中气喘争”是指A.呼吸喘促B.肠鸣腹泻C.肾不纳气D.腹中攻冲雷鸣E.以上均不是★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痹论》“肠痹者,数饮而不得出,中气喘争,时发飧泄”,“中”指腹部,“喘”“争”指气向上冲逆,“中气喘争”即腹部气逆,向上攻冲,选D。
6.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于“上”的病机是7. 《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的涵义是A.独主长夏B.独主春季C.独主秋季D.分主四季之末E.不定时★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不独主一时,而是分主四季之末各十八日。
8. 据现考证,《灵枢》最早称谓:9. 《至真要大论》指出“澄澈清冷,皆属于”A.风B.寒C.暑D.湿E.热★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至真要大论》指出“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选B。
A项对应“诸暴强直”,D项对应“诸痉项强”,E项对应“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诸转反戾,水液混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10.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11. 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选D。
B项为肺所出,C 为大肠所出,E为膀胱所出。
不涉及A项。
12.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细脉主病是A.气病B.气少C.气衰D.气胀E.血瘀★答题分析:据《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选B。
13. 清·张隐庵(志聪)注释《素问》的注本是★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张志聪召集门人,为《素问》《灵枢》集体作注释,注释《素问》的注本名为《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14. 据《灵枢·师传》所论,“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的病机是A.胃中寒B.胃中热C.肠中寒D.肠中热E.以上均非★标准答案:B15. 据《素问·痿论》内容,因“远行劳倦,逢大热”所致的痿证,是★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痿论》“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发为骨痿”,选D。
A项对应“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B项对应“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C项应为“肉痿”,对应“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本篇无E项。
16. 《痹论》“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是A.心痹的症状B.肺痹的症状C.肾痹的症状D.脾痹的症状E.肝痹的症状★标准答案:E☆考生答案:呕”。
C项症状为“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D项症状为“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17. 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选C。
18.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19. 下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文,属于“阴阳转化”病机的是★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C项为阴阳转化病机。
AD为阴阳对立的表现,C项为阴阳互根互用的表现,E 为阴阳互为消长的表现。
20.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出自A.张景岳《类经》B.马莳《素问注证发微》C.王冰《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高士宗《素问直解》E.张志聪《素问集注》★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王冰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在注释《内经》中阴阳二者对立关系时提出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著名阐述,被后世医家广为引用。
21. 据《灵枢·水胀》内容,症见:目窠肿,人迎脉盛,咳喘,腹大,胫肿,阴股间寒等,当属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
C项表现为“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E项表现为“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22. 《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一昼夜间在人体的循行周数为A.三十B.四十C.五十D.六十E.十二★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营卫生会》“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选C。
2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藏”的“浊阴”指24.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数脉主病是A.烦心B.病进C.阳盛D.气高E.病退★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选A。
25. 《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者均出现“腹满”,指寒极或热极均会导致脏腑气机阻滞,脾胃之气衰败,故选D。
26. 《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选C。
27. 《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答题分析:据《灵枢·本神》原文:“是故用针者,察观病患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选B。
28. 《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为★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选C。
29. 《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A.井穴B.荥宋C.俞穴(原穴)D.经穴E.合穴★标准答案:E3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疾病治疗方法,认为“其剽悍者”可以★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选B。
31.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烦劳则张”是指A.烦劳则阳气亢越B.烦劳则皮肤松驰C.烦劳则阳气外泄D.烦劳则四肢懈堕E.烦劳则精神紧张★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32.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何处所致☆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故选C。
33. 《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A.好坐B.好疾行C.好徐行D.好卧E.好走★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据《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即B项)。
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选D。
34. 《素问·五藏别论》中称为“满而不能实”是指☆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故选A。
35.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对“形不足者”必须采用的治法是A.补之以味B.益之以精C.养之以血D.温之以气E.扶其本★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选D。
36.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之“精明”,是指37.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脾气乃绝”的原因是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辛E.味过于甘★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味过于酸,脾气乃绝”,选A。
B项导致“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项导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D项导致“筋脉沮弛,精神乃央”E项导致“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3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有道,虚静为保”。
39.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藏皆哀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选B。
40. 《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41. 据《素问·痿论》,肺热而致的痿证,可出现的症状是A.色白而毛败B.色赤而络脉溢C.色黄而肉蠕动D.色苍而爪枯E.以上均不是★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痿论》“肺热者,色白而毛败”,选A。
B对应心热之痿证,C对应脾热的痿证,D对应肝热的痿证。
42. 《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43.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惊而夺精,汗出于★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答题分析:《素问·经脉别论》“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