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李可老中医经验录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一、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任兰汝,女,48岁。
1964年8月14日病危,其子何新民从何家焉村下山邀诊。
乃一路急行,午前抵村。
入室诊视,见患者取右侧位卧于炕上,痛苦呻吟,频频呕吐秽臭粘涎并夹有粪便,豆粒大之汗珠从头部淋漓滴下。
右腿弯曲不取(?)稍伸,阑尾部有包块隆起约馒头大,外观红肿,痛不可近。
扪之灼热,有波浪感。
腹胀如瓮,阵阵绞痛,已3日不便,亦不能矢气,小便赤热刺痛。
高热寒战,叩齿咯咯有声。
腋下体温39.5cc。
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
仅从外观,已可断为肠痈脓成,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之关格大症。
乃建议即刻护送县医院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开刀,宁死不去。
全家又苦苦哀求,设法抢救。
余家在1939年日寇扫荡时,曾在该村避难。
又知患者素体康健,病虽5日,未见虚象。
但症已危急,往返需2小时始可取药。
乃从电话口授一方,嘱大队保健站火速派人送药上山:1、生白萝卜2.5公斤,元明粉120克,上药加水5000毫升,置饭锅内同煎,分3次入萝卜,待煮熟一批,捞出再换一批,得汁浓缩至500毫升,备用;2.二花240克,连翘、生苡仁、赤芍、桃仁泥、厚朴、生槟榔、芙蓉叶、芦根各30克,冬瓜仁60克,生大黄45克酒浸一刻取汁入药),丹皮、枳实各15克,皂刺、炮甲珠、白芷、甘草各10克,广木香、沉香各3克磨汁对入(此为拙拟攻毒承气汤加味)。
加水过药2寸,加白酒1130毫升,浸泡40分钟,加速药物分解,然后以武火急煎10分钟,取汁混匀得1000毫升,与方一混合,每隔2小时服300毫升,连续服用,以通为度。
3.先予舌下金津、玉液、尺泽(双)、委中(双)刺泄黑血;阑尾、足三里、内关提插捻转泻法,强刺留针。
待药取回,呕吐已止,绞痛减轻。
下午6时,顺利服下300毫升。
2小时后腹中绞痛,上下翻滚,腹中阵阵雷鸣,频频打嗝矢气。
幸得三焦气机升降已复,乃一鼓作气,再进500毫升,患者欲便,取针后仍未便下,但痛账已大为松缓。
于夜11时又进300毫升,至夜半2时,便下黑如污泥,极臭,夹有硬结成条、块状粪便及脓血状物一大便盆。
随即索食细面条1碗(已2日未进食),安然入睡。
余在病家守护一夜,次晨诊之,阑尾部之包块已消,仍有压痛。
舌上黑苔通净,六脉和缓从容,体温37~C。
予《辨证奇闻》清肠饮,倍苡仁加芙蓉叶、甲珠、皂刺以清余邪:二花90克,当归50克,地榆、麦冬、元参、生苡仁、芙蓉叶各30克,黄芩、甲珠、皂刺、甘草各10克,3剂而愈。
阑尾炎因失治而成脓肿,甚至合并肠梗阻,在穷乡僻壤、缺医少药地区,井非偶见。
此例病经5日,用青霉素未能控制,症情危急。
若阑尾穿孔,易合并腹膜炎或脓毒败血症,其肠梗阻亦颇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二者若见其一,已非保守疗法适应症。
但余一生治愈此等急险重症却不计其数,且全部成功,无一例失败。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
而且见效快,费用少。
如此大症,前后不出10小时,费用不过数元。
本例所用方剂:一、即《医学衷中参西录》硝菔通结汤,其软坚润下通便之功甚为卓著,且无伤正之弊,虚人、老人之肠梗阻用之最宜。
二、即《金匮》大黄牡丹皮汤加味而成之攻毒承气汤,方中破格重用疮毒圣药金银花,善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之芙蓉叶,更加苡仁、冬瓜仁,透脓散(甲珠皂刺),清热解毒排脓。
并以广木香、沉香磨汁对入,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之槟榔,配硝菔汤以破滞气,腑实一解,毒随便泄,沉疴立愈。
若与大柴胡汤合方,重用柴胡125克,加金钤子散(冲服),可于40分钟之内,阻断病势,使急性胰腺炎痛止、肿消,血象基本复常,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二、老年性高位肠梗阻王万林,男,65岁,外科住院病人;急诊入院5日,病程半月。
起病即见腹痛呕吐,半月无大便,无矢气。
腹胀如鼓,时时绞痛,满床翻滚。
外科诊为老年性肠梗阻。
经胃肠减压,灌肠无效,准备手术。
考虑患者高年体弱,脱水严重,心脏功能不好,恐难支持,特邀中医协治。
诊见患者面容憔悴,眼眶塌陷,极度消瘦,腹胀如鼓,已半月粒米未进。
舌苔黄厚腻,脉滑无力。
高年,关格大症,邪实正虚,不堪峻攻。
拟硝菔汤合扶正破滞之品。
一、生白萝卜5公斤,芒硝240克;二、红参(另炖)、赭石粉、厚朴、槟榔各30克,旋覆花15克(包),枳壳10克(炒),木香、沉香各3克(磨汁对入)。
各依法煎煮,两汁混匀,2小时服1次,每次200毫升,连续服用,便通停药。
次日诊之,知昨晚8时服药1次,一刻钟后,先觉脐周绞痛,随即有气上下翻滚,腹中鸣响如雷,满室皆闻其声。
约40分钟后开始频频打嗝,矢气不停,三焦气机升降已复,腹胀大减。
又接服药汁200毫升,1小时后腹中大痛一阵,随即便下团块状结粪夹极臭之糊状大便甚多,痊愈出院。
此例从服药到便通仅2小时10分,服约全剂的1/2弱。
三、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重症腹膜炎水峪兽医站杨友三之子杨建强,14岁。
1984年9月16日半夜2时急诊入院。
确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白细胞15900、中性90,经输入大剂量青霉素不能控制。
高热39.5℃,持续不退,神识昏糊。
已定手术,家长不同意。
17日请中医协治。
见证如上,恐有热毒攻心犯脑之虞。
予增损攻毒承气汤釜底抽薪,清热解毒排脓:二花120克,桃仁、丹皮、紫草各15克,生石膏30克,冬瓜仁60克,生大黄(后下)、甲珠、皂刺、甘草各10克,蚤休15克,生苡仁45克,芒硝24克(冲),三七粉10克(冲)。
上方2剂,日夜连服,2小时1次,得畅泻去芒硝。
9月18日二诊:热退,阑尾压痛及满腹剧痛已退八九。
改投《辨证奇闻》清肠饮2小时1次。
9月19日三诊:肿痛全消,已能起床。
昨方再进一剂。
9月20日痊愈出院,带清肠饮2剂以清余毒。
四、老年高位肠梗阻合并疝嵌顿公安局李继光之叔,65岁,城关院住院病人,1983年11月3日会诊。
病程8日,入院2日。
透视平齐剑突一线有液平面;查右侧睾丸肿痛,嵌顿(3日),频频呕区吐,二便闭结,亦无矢气。
经胃肠减压、灌肠无效,拟手术,家属要求服中药试治,患者高年,关格大症10日不解,体质尚可:1.生白萝卜2.5公斤,芒硝120克;2.赭石粉50克,旋覆花15克(包),生半夏、厚朴各30克,枳实、木香、沉香、甘草各10克,鲜生姜30克,姜汁1盅(对入),红参15克(另煎对入);3.生山楂30克(煎汤),红糖15克,白酒点燃1分钟后捂灭,真广木香研粉3克,煎妥,混匀备用。
上药,方1、方2依法煎煮,混匀,得汁800毫升,首服300毫升,隔2小时服200毫升。
待呕止、便通,再服方3方1次,以愈疝嵌顿。
11月4日:二诊:服第1次后呕止,服第2次后腹中雷鸣阵阵,频转矢气,加3方顿服1次,约1刻钟后便通。
今晨透视液平面消失,疝嵌顿在加服方3后20分钟亦愈,出院。
11月7日李继光黎明来家急邀出诊。
据诉:出院当天,半路觉冷,开始呃逆频作,至今已达28小时不止。
刻诊患者面色青惨,神疲不支,脉迟细,60次/分,舌胖而润,四未不温。
觉有冷气从脐下频频上攻,声低息短。
久病见呃逆者危,此老绝非风冷小恙。
一生牧羊,内伤积损可知。
初诊失察,六五高龄,因关格危证竟在一日之间服芒硝120克,脾肾元阳大伤,冲脉不能下守。
恐有亡阳厥脱之变,急急温肾镇冲救逆固脱:附子30克,油桂6克(冲服),沉香、砂仁各10克,红参15克(另炖),山药30克,云苓15克,紫石英30克,泽泻、怀牛膝、公丁香各10克,柿蒂30克,姜汁1盅(对),山萸肉60克。
急煎频饮,当日连进2剂。
余守护病榻,以大艾柱灸神阙半小时,服药1次后呃止,四肢回温,知饥索食,脱险。
生萝卜制芒硝,本无伤正之弊,况有红参扶正,不当有变。
农民生活艰难,觉药物弃之可惜,竟在便通之后,又多服2次,险遭不测!亦余医嘱不周之过。
五、急性子宫内膜炎郭玉梅,女,31岁,煤矿工人家属。
1967年10月9日急诊。
患者于经净次日去公共澡堂洗澡,当晚即感少腹胀痛如针刺,黄带秽臭、灼热,腰痛,夜半时开始寒战高热如疟,体温39.5℃,自服镇痛片、四环素6片后得汗,入睡。
今晨起床后头痛呕吐,体温回升至39.7℃。
矿医院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10支,安乃近2支,又得缓解。
12时起头痛如破,喷射状呕吐,高热达40℃。
黄臭带增多,夹有血水,少腹绞痛不可近,神识昏迷,牙关紧闭,时时抽搐。
脉滑数搏指,苔黄厚腻,口中恶臭。
矿医院诊为急性子宫内腹炎,盆腔脓肿,己发展为脓毒败血症。
症情险重,建议迅速送县医院抢救,患者之夫刘守珍坚持中药治疗。
乃先以二棱针重刺十宣出血,双尺泽抽取黑血10毫升,针泻素**骸**、合谷,患者全身透汗,苏醒,呕吐亦止。
遂书简要方案:症由经后洗澡,秽浊不洁之物侵入前阴,湿热化毒,结于胞宫血室,热极动风,上犯神明。
拟攻毒承气汤扫荡热毒,以刹病势而挽危急:二花240克,芙蓉叶、连翘、生大黄、柴胡、生苡仁各30克,苍术、黄柏、蚤体、丹皮、紫草、桃仁各15克,冬瓜仁60克,漏芦12克,炮甲珠、甘草、车前子各10克(包),川梅子30克,醋元胡6克(研粉冲服),芒硝30克(另包),白酒100克,冷水浸炮1小时,急火煎沸10分钟,得汁3000毫升,每服300毫升,2~3小时1次,每次冲化芒硝10克,冲服元胡粉1.5克,得泻2次,去芒硝不用。
一鼓作气,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阻断病势。
患者于晚7时服药1次,8时许畅泻恶臭便1次,腹痛止。
9时继服1次,11时体温降至38.5℃,黄带变稀。
夜半2时,体温37℃,患者入睡。
余守护观察一夜,至次日天亮,共服药6次,约1剂的2/3弱,诸症已愈八九,嘱余药弃去不用,改投清肠饮3剂。
余于9时离双泉峪返回保健站,患者已能出门送行。
患者自开始服药,至基本痊愈历时12小时,药费不足10元。
余在农村条件下,经治多例危重急腹症,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将上方定型,定名为“攻毒承气汤”。
历30年,资料散失不全,难作精确统计。
除上述病症外,施用于急性胰腺炎、重症肺脓疡、可疑肝痈、外科创伤毒血症,均治愈。
由于本方是从农村配药困难角度出发,从1剂药在20小时内解决一个大症设计,故用量过大。
90%以上病人,不待一剂药服完已基本痊愈。
六、肠梗阻术后粘连性不全梗阻李增仁,男,37岁,坛镇孙家沟农民,外科住院病人。
1984年1月14日,外科邀余协治。
病历记载,患者于2年前做肠梗阻手术。
今年冬至节后,又发生粘连性不全梗阻,已住院20日,呕吐频作,腹痛不休,大便似通不通,已25日不能进食。
身瘦形脱,疲软不能坐立,动则气喘。
脉大按之而散,舌红中根燥干。
此由中气虚失于运旋,胃液涸不主和降。
予益气降逆,增液行气:生芪90克,红参20克(另炖),生地30克,元参60克,麦冬90克,厚朴30克,沉香、木香各5克(磨汁对入),赭石粉50克,莱菔子30克(生炒各半),姜汁10毫升对入,2剂。
当日服药后,腹中响动如雷,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