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教学大纲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依据教育部2007年7月高教厅【2007】3号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特制定本大纲指导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216学时(其中读写 160学时,听说50学时,辅导6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12 学分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开课院系:外国语学院
开课对象:非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大学英语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我校“成人、成才、成功”
教育理念的体现。

大学英语视听说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
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媒体和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大学
英语视听说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加强听说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
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
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通过大学英
语视听说教学,学生应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
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我校各学院、各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的原则,将教学要求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 一般要求
1.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一般性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

能基本听懂英语
国家慢速英语教学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

能运
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能够。

1.2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1.3 能以中等速度(每分钟70词)基本读懂语言难度中等、一般性题材的文章,理解其大意及主要
细节。

能以较快速度(每分钟100词)阅读篇幅较长、语言难度略低的文章。

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
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1.4 能填写常见表格如注册表、申请表、问卷调查表等。

能写给或回复他人祝贺卡、生日卡、邀请信、便条、短信、通知等。

能写出简单的指示语、个人广告、社团海报、个人简历等。

1.5 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和500个词组为积极
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2. 较高要求
2.1 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
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

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
住要点。

2.2 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
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
正确。

2.3 能以中等速度(每分钟70-90词)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能以较快速度(每分钟120词)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文章。

能略读新闻、人物、事件等报导的主要内容,抓住其要点,能寻读有关材料,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2.4 能就所读一般主题的文章写出其摘要或大纲,能阐述自己对某一焦点问题的观点,并能基本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

能写出日常的应用文章,结构与表达符合应用文体规范。

2.5 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作者:Greenall (英)文秋芳主编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年月:2008年8月出版
教材类型:一般教材
教学参考书:《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教师用书, Greenall(英)、文秋芳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新标准大学英语教程》综合训练, Greenall(英)、文秋芳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五、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非外语专业)第1学期,每周2学时,共14周,28学时,完成第一册10个单元。

其中讲授学时9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预留2个学时作为口语考试使用。

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学时分配(单位:学时)
10个单元。

其中讲授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预留4个学时作为复习、口语考试使用。

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学时分配(单位:学时)
第210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预留4个学时作为复习、口语考试使用。

第310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预留4个学时作为复习、口语考试使用。

第410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预留4个学时作为复习、口语考试使用。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对课上教学环节中无法完成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并根据相关内容布置口语讨论题目,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另外要求学生对下堂课进行
预习,使学生在讲新课之前能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在学期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戏剧或电影的分角色模仿,
配音。

通过此种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并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语境中,从而提高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听力材料和口语材料进行自我训练。

七、教学策略
7.1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以实践和训练为主,最大限度为学生提
供实践机会。

课堂活动包括视听原文,两人对话,,主题讨论小组角色扮演等具体形式,力求丰富有趣,重点突出。

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和提高听力技巧。

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互动式交际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
为主动参与交际。

7.2 要求课堂和课外练习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外的练习内容和方式予以指导,对学生的
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7.3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科学安排,有步骤,有计划的听说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阅读和写
作水平。

在课程考核上也将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估。

8.1 本课程为考试课
8.2 成绩比例: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70%。

8.3 平时考核成绩的评定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对学生的课堂口头作业的检查评分等三部分构成。

8.4 期末考核:期末考试每学期安排一次,采取卷面测试独立考试的模式。

8.5评卷方法:口语考试由不少于2名教师按照相关要求评分;听力考试则为流水评卷。

九、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减:由于教材所设置的环节过多,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完成。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教授学生
的英语基础,以及具体授课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适当的删减。

另外,第一学期
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一册中的第三单元和第十单元删掉。

补: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相关的实际内容进行背景知识的适当拓展,以及相关口语句型的增补: 但
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