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课件
时间内所承受的BOD5量,单位为kgBOD5/(m3d)。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8、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中的主要生物是细菌、放线菌、真菌、原 生动物和少数其他微型动物。
在正常情况下,细菌主要以菌胶团形式存在,游离 细菌仅出现在未成熟的活性污泥中,也可能出现在 污水处理条件变化 (如毒物浓度升高、pH值过高或 过低等),使菌胶团解体时。
13、有毒物质
有毒害作用的代表性物质包括:重金属、H2S等无机 物质和氰、酚等有机物质。
毒害作用或是破坏细菌细胞某些必要的生理结构, 或是抑制细菌的代谢进程。
毒害作用的大小与pH值、水温、溶解氧及微生物的 数量或是否驯化等有关。
游离细菌增多是活性污泥处于不正常状态的特征。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9、溶解氧(DO MLDO)
指水中或混合液中分子氧的含量,单位mg/L。 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大小不同,所需要的最小溶解氧
浓度也就不一样。絮凝体越小,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越大,也越利于对氧的摄取,所需要的溶解氧浓度 就小。反之亦然。 为了使沉降分离性能良好,较大的絮凝体是所期望 的,对应的溶解氧浓度以2mg/L左右为宜。
4、排出剩余活性污泥——根据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将多 余部分的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统,称剩余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基本工艺流程
进水
初沉池
鼓风机房 空气
曝气池
出水 二沉池
初沉污泥
回流活性污泥
回流污泥 泵房
剩余污泥
什么是活性污泥
在曝气池内,悬浮着大量肉眼可观察到的絮状污泥颗粒 (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具有巨大的表 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活性污泥。
SVI值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凝聚、沉降 性能。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5、污泥龄(SRT)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 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单位是d。
在运行稳定时,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量保持常数, 每日排出的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量。
污泥龄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 间。
什么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基本组成
1、活性污泥的主体部分是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的 微生物群体
2、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后 的残留物
3、吸附在活性污泥上难降解或不能被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
4、吸附在活性污泥上进水挟带的部分无机物
活性污泥的主要生物种类(P142 图4-2)
1、细菌类(单细胞生物):球衣细菌、硝化菌、脱氮菌、聚磷菌 等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3、污泥沉降比( SV30)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mL量筒中,静置 沉降30分钟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 积之比的百分数。也称30分钟沉降比。
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置沉降30分钟后,可以接近它 的最大密度,故污泥沉降比可以反映曝气池正常运 行时的污泥量。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7、污泥负荷/有机负荷( F/M)
在活性污泥法中,一般将有机物(BOD5)与活性污 泥(MLSS)的比值,称为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分为重量负荷和容积负荷。 重量负荷( Ls或NS)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
间内所承受的BOD5量,单位为kgBOD5 /(kgMLSSd)。 容积负荷(Lv或NV)是曝气池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
初沉池类型、构造和数量
形状: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 流态:平流、辐流或竖流
平流——长方形或正方形 辐流、竖流——圆形或正方形 构造: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具有抗浮安全结构 天津——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渗标号S6,抗冻标号F150 数量:2个或以上 一般处理系统2个系列
辐流式沉淀池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 了解即可
沉淀的基本原理和沉淀类型
污废水中密度比水大的悬浮物可在重力作用沉淀 下来,从而实现与污水的分离。这种方法称之为 重力沉淀法,简称沉淀法。
根据污水中可沉悬浮物质浓度的高低和絮凝性能 的强弱,沉淀过程有以下四个类型:
1、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
3、成层沉淀
4、压缩沉淀
4个沉淀类型
曝气池(A-C):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 定义 控制指标 常见类型 工艺参数 维护管理: 运行管理 水质管理 安全操作 维护管理
鼓风机房(B): 鼓风设备 维护管理
二沉池(C): 原理作用与工艺 维护管理
教学程度要求分类
本章内容共5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分三类: A――要求掌握,重点内容; B――要求熟悉,应知应会; C――要求了解, 扩展知识。
活性污泥法的历史
国际—1914年曼彻斯特市建成全球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 处理实验厂。
国内—1927年,上海市建成国内第一座污水处理厂 1984年,天津市建成纪庄子污水处理厂(26万吨/日) 1993年,天津市建成东郊污水处理厂 (40万吨/日) 1993年,北京市建成高碑店污水处理厂(50万吨/日) 截止2014年年底,全国共投产城镇污水处理厂6031
污泥龄也称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龄是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6、水力停留时间(HRT)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 单位是小时(h)。
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t),也叫污水的曝气 时间,即污水在曝气池内被曝气的时间。t =V/Q V是曝气池的体积, Q是污水的流量。
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活性污泥法
目录
概述 (A) 初次沉淀池 (A) 曝气池 (A-C) 鼓风机房(B) 二次沉淀池(C)
目录
概述(A): 历史 特点 流程 定义 基本组成 生物种类 基本形态 水质要求
初沉池(A): 沉淀原理与类型 初沉池原理与作用 池型构造与数量 刮泥机 运行维护管理
竖流式沉淀池
进水
出水 排泥
竖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初沉池的刮泥机及排泥设备
刮泥机: 长方形沉淀池:链带式、桁车式 圆形或正方形沉淀池:旋转式
排泥设备: 泵、排泥管
初沉池的运行维护管理
1. 取水样:观、测进出水的水质 2. 撇浮渣:自动/人工 3. 排泥:间歇时间及单次排泥的持续时间 4. 刷洗池堰、池壁:清洗藻类 5. 设备保养及维护:刮泥机的润滑、清洁 6. 工艺调整:调整进水量、出水量、排泥量 7. 出水堰的校正:调平
pH值是指“混合液”,对于进水水质偏碱性或偏酸 性(有机酸)废水,生化反应均可以起一定缓冲作 用。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12、水温
水温上升还有利于混合、搅拌、沉降等物理过程, 但不利于氧的转移。
对于生化过程,水温在20-30℃时效果最好,35℃ 以上和10℃以下净化效果降低。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三、曝气池
A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什么是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曝气池的类型 常见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
B 曝气池的维护管理 曝气池的运行管理 曝气池的水质管理 曝气池的安全操作 曝气池的维护保养
什么是曝气池
曝气池——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与由微生物组成的活 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进而将其吸收并分解的场所 (池子)。
混合液是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悬浮液。 混合液固体悬浮物数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干固
体的含量,单位为mg/L或g/L,工程上常用kg/m3, 也称混合液污泥浓度(一般用X表示)。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普通 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1.5-2.5g/L。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的重量,单位为mg/L、 g/L或kg/m3。
把混合液悬浮固体在600℃焙烧,能挥发的部分 即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剩下的部分称为非挥发性 悬浮固体(MLNVSS)。
用MLVSS表示活性污泥中生物的含量。在一般情 况下,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 约0.75左右。
及时反映出污泥异常情况。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4、污泥容积指数(SVI)
也称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 经30min静置沉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干污泥 所占的容积的毫升数,单位为mL/g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10000)/MLSS MLSS的单位为g/L,SV以百分数代入。
出水的SS 、BOD5、CODCr;水质变化大——影响污泥负 荷(污泥膨胀)、出水的BOD5、CODCr 6、其它(难降解及有毒有害物质等):SS、油、溶解盐、 重金属(锌、铜、钴、钼/镍、镉、铬)等
二、初沉池
*沉淀的基本原理和沉淀类型 *初沉池的原理和作用 初沉池类型、构造和数量 初沉池的刮泥机及排泥设备 初沉池的运行维护管理
2、原生动物(单细胞好氧生物):变形虫、纤毛虫、鞭毛虫等
3、藻类(植物):兰藻类、绿藻类、硅藻类等
4、后生动物(多细胞生物体):轮虫、线虫、甲壳虫
细菌是活性污泥中最重要的成员,除一般的球菌、杆菌、螺 旋菌外,还有许多比较高级的丝状细菌。
在活性污泥中,细菌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它是一个相当复 杂的微生物群落。
活性污泥法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1、营养源:C:N:P = 100:5:1 2、pH:一般是6.0—9.0(教材中为6.0—8.5) 3、温度:12—25℃ (氨氮指标的排放标准以12 ℃为界划
分)
4、进水浓度:BOD5、CODCr、NH4-N、TN、TP 5、水量、水质的变化:水量变化大——影响二沉池运行、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控制指标
10、营养物
微生物的代谢需要一元素。 生活污水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元素。 工业废水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