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三、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
BOD ——容积负荷与BOD——污泥负荷 1、曝气池的BOD ——容积负荷: 1)BOD ——进水容积负荷 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1d)内,能够接受,并 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进水有机污染物量(BOD)。
NV Q Si V
( kgBOD
5
m d)
3
剩余污泥
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和胶体的易降解有机物;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曝气;
池内呈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剩余污泥及时排放,维持曝气池内 稳定的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进水中不含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
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④ 剩余污泥排走系统:
1)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排泥;
2) 为了使曝气池内经常保持高度活性的活性污泥。
3) 去除有机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 供氧系统: 1)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代谢所需的溶解氧 2)使得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废水好氧活性污泥法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出水排出 少量能量
钟虫
小口钟虫
肾形虫
C、后生动物
线虫
轮虫
原(后)生动物作为“指示性生物”
数 量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3、活性污泥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 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0.2~0.8% 固体物质的组成 1)微生物群体(Ma) 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 3)吸附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4)无机物质(Mii)
Ns Q Si X V
kgBOD
5
kgMLSS
d
2) BOD ——去除污泥负荷 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1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 染物的去除量(BOD) 。
Q ( Si S e ) ' Ns X V
kgBOD
5
kgMLSS d
X
1
R
SVI

X
SVI
如果活性污泥的SVI值增高,它在二次沉淀池内的浓缩浓度会 降低,即Xr降低,为了使在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浓度保 持一定,就需要加大污泥的回流量。
在MLSS一定的条件下,SVI 值越高,所应采用的污泥回 流比也越大。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5)泥龄(θc)
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的关系式 N V N s X 注意:以上公式中活性污泥是以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也可以 以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
F/M值:
活性污泥系统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
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载体的活性污泥; 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有机污染物 保证活性污泥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的溶解氧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历程
有机物的形态:
结构简单、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内;
结构复杂、胶体状或颗粒状的大分子物质,则首先被微生 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 物,再进入细胞内。 有机物的化学结构: 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
如: 糖类 脂类
第三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 ——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
通过人工强化措施,使反应器中保持一定溶解氧及悬浮微生 物浓度,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的一种生物方法。
活性污泥:
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 鲜污水。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将形成一种呈黄褐 色絮状体,这种絮状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 它易于沉淀和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污水曝气后 产生的这种絮状体污泥具有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活性,因此称为 “活性污泥” 。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絮状污泥,可见到大量的细菌、真 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
… …
TCA循环
蛋白质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1、物理性质:
——“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 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 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土腥味(城市污水)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相对密度 状态
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 回流污泥:1.004~1.006 似矾花絮绒颗粒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
组成: 好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
A.好氧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曝气池混合液细菌总数1×108个/mL。
在正常的活性污泥反应进程中,三种物质在数量上产生变化:有机污染物被降解 而含量降低;由于微生物的增殖,而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溶解氧为微生物所利 用,必须连续加以补充。
(CO2、H2O、NH3、SO42-…)
内源呼吸残留物
O2 净增细胞物质
即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 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称 为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多糖、脂蛋白组成 的细胞壁组分和壁 外的粘液层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污泥浓度)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SVI= 1L混合液沉淀30min的活性污泥体积(mL) SV(mL/L) 1L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g) MLSS(g/L)
SV (%) 10 ( ml / l )
功能:
SVI
MLSS ( g / l )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 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
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评定指标
(3)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定义:取一定量曝气池中悬浮状态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 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功能:相对地反映污泥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
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丝状菌的大量滋生); 正常范围: 2030%
Q
R Qr Q
曝气池 V、X
Q+Qr
X
二沉池
Q-Qw Xe Qw、Xr
Qr、Xr
根据泥量平衡关系:(假定 X Q Q Q X r r r
曝气池进水中不含悬浮固体)
X X rR 1 R
R 10 6
X
r

10
6
(m g / L )
SVI (m L / g )
10 6 1 11 R
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 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 mL/g。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4)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定义: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 淀后的污泥体积,( ml/g)
2. 稳定阶段: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作用
BOD5
初期吸附
降解
曝气过程
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
残留在废 水中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
废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 利用的有机物 (吸附量) 从废水中 去除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 机物 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 物(氧化和合成) 增殖的微生物体 氧化产物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 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特征: 1)绝大多数是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很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代谢产物 O2
(CO2、H2O、NH3、SO42-…)
+ 能量
(1/3) 分解代谢
废水中的可 降解有机物
+ 异养微生物
(2/3) 合成代谢
~80%
内源呼吸产物
+ 能量
摄取
新细胞物质
(C5H7NO2)
内源呼吸
~20%
(CO2、H2O、NH3、SO42-…)
内源呼吸残留物
O2 净增细胞物质
即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 泥的增长部分,称为剩余污泥。
混合液污泥浓度,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 固体物的总重量。 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或 g/L 普通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内悬浮固体浓度常控制在2~3g/L。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指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活性污泥在曝 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故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曝气池内活 性污泥的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出水+剩余污泥)之比,d。
c
XV X rQw Q Qw X e
当Xe≈0时, c

XV X rQw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活 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污泥龄不能太 长,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处理效果;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 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否则在曝气池中不能大量增殖。
有机物 75~85%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水排出 少量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