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迫症

强迫症


治疗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 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 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 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 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鉴别诊断
3.抽动 秽语综合征:部分抽动 秽语综合征的患者 抽动-秽语综合征 部分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 抽动 秽语综合征: 存在不自主的、 存在不自主的、重复刻板的动作和行为或者仪式 动作和行为,有的还出现强迫计数、 动作和行为,有的还出现强迫计数、重复语言而 酷似强迫症,但抽动症极少同时具有强迫观念, 酷似强迫症,但抽动症极少同时具有强迫观念, 并且他们都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史或同时存在 并且他们都有抽动 秽语综合征的病史或同时存在 抽动,鉴别一般不困难。 抽动,鉴别一般不困难。
病程与预后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 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 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 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 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 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 征不显著、病程;较短、 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 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基本表现
1.
2.
强迫性思维或观念( ):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 强迫性思维或观念(obsession):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 ):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 表象和冲动强加于意识中,持续和重复出现,包括词、数字、 表象和冲动强加于意识中,持续和重复出现,包括词、数字、 观念、思路、想象、情感和冲动,这种观念并非自愿产生, 观念、思路、想象、情感和冲动,这种观念并非自愿产生,患 儿企图摆脱但又无法摆脱。 儿企图摆脱但又无法摆脱。 强迫性动作( ):强迫动作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刻 强迫性动作(compulsion):强迫动作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刻 ): 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 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这种行为活动是强迫观念的一 种反应。一般来说, 种反应。一般来说,强迫性动作是用来抵消或减轻焦虑不适的 心情,本人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 心情,本人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会给本人造 成痛苦,浪费时间,严重妨碍本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成痛苦,浪费时间,严重妨碍本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时还 会干扰其他人,患者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 会干扰其他人,患者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这种典型的强迫体 在儿童期不十分明显, 验,在儿童期不十分明显,到了青春期以后的表现逐渐接近成 强迫症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焦虑的情绪和体验才日益突出。 人,强迫症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焦虑的情绪和体验才日益突出。
病因
心理动力学假说 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 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 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 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 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 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 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 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 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 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 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 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Rachman-Hodgson假设 Rachman & Hodgson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 面的共同作用。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 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他们假定,强迫症 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 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 迫症。
流行病学调查
复习文献, 据Carey复习文献,年患病率为 复习文献 年患病率为0.01%-0.23%。 。 但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 但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 ~ , 国内1982年12地区流行病调查报告本病患病 国内 年 地区流行病调查报告本病患病 率为0.03%,占全部神经症的1.3%。天津报 率为 ,占全部神经症的 。 告为0.013%,占全部神经症的 告为 ,占全部神经症的1.0%。在心理 。 咨询服务中,本症的比例较高; 咨询服务中,本症的比例较高;广州报告为 0.83%,上海报告为 ,上海报告为1.62%。 。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本病发病在两性见 并无差异,而在儿童期强迫症中, 并无差异,而在儿童期强迫症中,男孩的患 病率是女孩的3倍 本病通常在青少期发病, 病率是女孩的 倍。本病通常在青少期发病, 城乡的患病率相近
病因
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 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 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 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 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 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病因
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 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 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 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病因
观察学习假设 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 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 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 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 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 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 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 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 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 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 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
诊断
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的标准诊断 根据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 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 或混合: 或混合: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 )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 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 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 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 (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 )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 反复核对检查、 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 等。 3.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和精神分裂症等。 和精神分裂症等。
病因
系统家庭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 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 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 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 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 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病因
强迫症
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心理科 祝卓宏
历史
1838:法国精神病学Esquirol首次报告一例强迫性 :法国精神病学 首次报告一例强迫性 怀疑病例,并命名为“单一狂” 怀疑病例,并命名为“单一狂” (monomanias)。 )。 1861:Morel首创“强迫观念”一词,认为这是一 首创“ : 首创 强迫观念”一词, 种 情感性疾病。后来有人指出, 情感性疾病。后来有人指出,它不属于情感 性障碍。 性障碍。 1903:Janet的“精神衰弱”一词中提到了强迫观 : 的 精神衰弱” 念。 其后,Freud将本症与癔症同归入精神神经症。 其后, 将本症与癔症同归入精神神经症。 将本症与癔症同归入精神神经症
定义
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 )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 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 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 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 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 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 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 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 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 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治疗
行为治疗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 本的流派。 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 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 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 "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 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 驱力降低模型 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 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 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 作模型而建立的, 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 调节, 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 学习。 学习。
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强迫状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的主要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 表现形式,但其强迫观念的内容时常是荒谬不可理解的, 表现形式,但其强迫观念的内容时常是荒谬不可理解的, 渐渐伴随出现明显的退缩离群,情感淡漠的特点。 渐渐伴随出现明显的退缩离群,情感淡漠的特点。随着病 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幻觉, 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幻觉,这 些都比较容易鉴别。 些都比较容易鉴别。 2.孤独症: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意识行为是孤独症的常见病 孤独症: 孤独症 易与强迫症状混淆, 状,易与强迫症状混淆,但严重的交往障碍和多数患者存 在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却恰恰是强迫症患者所不 具备的。为此,仔细询问病史和注意观察其语言、 具备的。为此,仔细询问病史和注意观察其语言、行为特 诊断的问题不大, 点,诊断的问题不大,但与高功能的孤独障碍和不典型孤 独症的鉴别还要从发育史、病程、社交能力、 独症的鉴别还要从发育史、病程、社交能力、语言运用水 平等全面资料和检查来进一步鉴别。 平等全面资料和检查来进一步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