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PPT优秀课件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PPT优秀课件
C.6.5 cm D.7 cm
7. (3分)如图KT5-2-5,∠A=90°,E为BC上一点
,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
∠ABC和∠C的度数. 解:因为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 所以∠ABD=∠EBD, 即∠ABC=2∠ABD=2∠EBD. 又B点、C点关于DE对称, 所以∠DBE=∠C,∠ABC=2∠C. 因为∠A=90°,所以∠ABC+∠C=2∠C+∠C=
3∠C=90°. 所以∠C=30°. 所以∠ABC=2∠C=60°.
THANKSΒιβλιοθήκη FOR WATCHING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6. (3分)如图KT5-2-4,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 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 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 的延长线上.若PM=2.5 cm,PN=3 cm,MN=4 cm, 则线段QR的长为( A )
A.4.5 cm B.5.5 cm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新知 轴对称的性质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图形.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 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它们的对应线段 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 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
2. 如图5-2-5,点P在∠AOB内,M,N分别是点 P关于AO,BO的对称点,MN分别交AO,BO于点E, F,若△PEF的周长等于20 cm,求MN的长.
解:因为M,N分别是点P关于AO, BO的对称点,
所以ME=PE,NF=PF. 所以MN=ME+EF+FN=PE+ EF+PF=△PEF的周长. 因为△PEF的周长等于20 cm, 所以MN=20 cm.
解析 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一个图形沿 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解 (1) 对称点有A和A′,B和B′,C和C′; (2) 连接AA′,直线m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3) 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上,其 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上. 即若两 线段关于直线m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 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例】如图5-2-3,△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 称.
(1) 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 (2) 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 有什么关系? (3) 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 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 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
举一反三
1. 如图5-2-4,已知△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EF是它的对称轴,B与C是一对对应点,∠B=50°, 求∠BAF的大小.
解:因为△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B与C是一对对 应点,
所以∠C=∠B=50°(对称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同理,∠CAF=∠BAF. 在△ABC中,∠C+∠B+∠BAC=180°, 所以∠BAC=180°-∠C-∠B=180°-50°- 50°=80°. 所以∠BAF=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