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老师揭秘高考试卷如何出炉阅卷专家评析6选测科目王璟沈考宣张琳高考刚刚结束,从2004年开始,江苏已实施自主命题。
一份高考试卷如何出炉,高考命题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多位曾参与命题的老师向扬子晚报记者揭秘。
此外,昨天省教育考试院还约请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选测科目的高考阅卷组专家点评今年试卷,并从试卷的导向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做出提示。
江苏高考命题老师揭秘“封闭生活”由于高度保密,高考试卷的命题一直鲜为人知。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参与高考命题的老师,听他们揭秘那一个多月的封闭命题生活。
扬子晚报记者王璟张琳命题“集结”:一个电话神秘“人间蒸发”一位曾经参加过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的中学特级教师回忆说,当年4月底的一天,他突然接到电话,被省考试院征询意见,能否参加当年高考数学命题,回复可以后要求两天内到指定地点报到,并严格保密。
“我们报到后住一夜,然后命题组成员全部被拉到机场进行安检,连书都不给带。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名师告诉记者,安检合格后,命题组才把所有成员拉到一个类似度假村的地方,距南京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当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但那个度假村是被包下来了,容易封闭,住宿条件一般。
”我接到参加命题的通知后,只是临走的时候匆忙跟爱人和单位领导说了一声。
进去之后手机就关机了,所以很多人以为…消失了‟。
一位曾参加江苏英语阅卷的老师告诉记者。
这一消失就是一个多月。
每年江苏高考命题组成员通常在4月底或5月初集中,然后就开始与世隔绝的日子。
命题生活:没网没手机,紧张而枯燥“命题生活”紧张而枯燥。
“没有手机,不能上网,房间里只有电视机。
三餐都是集体自助餐,打扫房间也有服务员帮忙。
命题期间就连这些服务员也不允许出去,厨房工作人员买菜也都得有武警陪着,保密工作十分严密。
”一位参与阅卷的数学老师说,各学科的命题老师虽然都在一幢楼内,但彼此之间不能交流,吃饭的时候也被安排在不同的桌子。
如果需要用到网络,通常是由学科秘书去网上查。
手机没收了,电话能打吗?可以,但通话必须用普通话,而且要被监听。
“一般都是有重要的事情才给家里打电话,也就匆匆几句话。
一个星期至多打两次吧。
”曾经参与语文命题的一位大学老师说。
“我们会和命题组签订保密协议,内容包括:5年内不能写有关高考内容的书,不能开有关高考的讲座,也不能对外透露自己担任过高考命题人的身份,等等。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试卷大概5月中旬命制完毕,因为试卷印刷量非常大,必须给印刷厂充足的时间。
“直到9日,所有高考科目全部结束以后,才能重归自由。
”除了每天紧张的命题之外,命题老师们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
“在内部,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学科研究论坛,有时候大学教授也会就某一个研究进行讲座。
”那位参与阅卷的英语老师说。
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见到的只是几张熟悉的脸,“9日下午…解放‟了,回归正常生活的那一刻,第一感觉是,怎么街上这么多人啊!”命题过程:各执己见,“斗争”无处不在命题组的成员通常由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共同组成,大学老师占主导。
“我们那一年数学组连1名学科秘书一共8个人,7个人是主要命题人,配1名学科秘书。
命题组有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参与命题的数学特级教师回忆说。
对此,大学老师表示:“中学老师虽然接地气,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但却常常忘记了高校选拔的需求,而且高考命题作为指挥棒,应该起到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人员定下来后,每个人会有相对的分工,比如负责出阅读题的,出作文题的。
出题过程非常艰难,试题必须原创,经过这么多年高考包括各种模拟,几乎所有的素材都考过了,每出一道题,学科秘书都会去搜,看有没有在以往高考包括各种模拟考试中用过。
”曾参与命题的语文老师说。
“我们的任务是先出一份数学试卷,即A卷,然后再出一份备用卷即B卷。
在出卷的过程中,一般一个题型会出好几个题,大家都会商量研究,希望把最适合的题目放在A卷中。
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由组长来最后敲定。
试卷命制好以后,还要专门邀请老师来做题,测试试卷的难易程度、严密性以及答案的准确性。
“他们格外挑剔,提出各种漏洞,提出一些细节不够严密的地方,然后大家会反复做调整。
”那位数学特级教师告诉记者。
命题时间也就两周多一点。
在这过程中“斗争”无处不在,命题老师之间各有各的见解,尤其是作文争议最大。
2007年,江苏作文题是《怀想天空》,命题者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
“当时有老师担心这个题目太…飘‟,说天空不就在那儿吗,为什么要怀想?我跟他解释,天空是在了,可你想想你失去的天空呢?想到这个,学生就开始思维了,或许会想起《战争与和平》里的那一幕,面对天空,人的生命是多么卑微啊!天空既让我们的心灵有深度,也有具体的维度。
”骆冬青回忆说,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亲自写了两三篇范文,通过范文展示整个概念及其中连结,总算说服了组员。
“那一年的佳作特别多,无论是结合自己生活的怀想天空,还是有灵动玄妙充满哲思的怀想天空,都非常优秀。
”6门选测科目点评物理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这些年江苏自主命题的特色,在保持较高知识覆盖率基础上,坚持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
全卷不偏不怪,稳中有新,难度适当,是一份分层次,分辨学生理解力,灵活性,运用数学能力的高质量的试卷。
一、选择题注重考查理解与推理能力,体现基础性选择题中除个别试题外,总体难度不大,绝大多数试题以定性判断为主,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理解、推理的能力。
二、实验题注重考查操作细节和实验原理,体现探究性两道实验试题均从考纲中必做实验入手,电学实验题是测量导体的电阻率,除了考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外,还考查了为避免读数时测微螺杆转动,应在读数前将锁紧旋钮旋紧这一操作细节。
此外,测量导体电阻的电路应用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如何减小导体电阻的测量误差等均是实验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力学实验题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基础上,对实验中橡皮筋的弹性变化情况与所拉伸次数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究,限于纸笔测试的条件,学生要能够理解题中所述的实验原理,读懂题中所给出的实验图像蕴含的物理意义,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两道实验试题考查的视角各有侧重,对中学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做实验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选做题注重情境创设,难度适中,体现公平性三道选做模块的试题都非常注重试题情境的创设,3-3以海浪发电机气室的工作过程为背景,考查了对理想气体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分子的数量级等内容;3-4模块除了考查测量单摆振动周期的操作外,还利用一种蝴蝶翅膀的微结构,通过光在其中的传播路径,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核心内容;3-5模块围绕核反应方程、半衰期等内容,还利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关于玻璃球碰撞的现象,考查了动量守恒。
选做题覆盖面较广,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四、计算题分层设问,逐步深入,体现层次性今年三道计算题分别围绕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力与运动和能量等重要内容,这一布局与往年相同。
但是,今年以力学试题为压轴题,这一点大大出乎考生意外。
每道计算题均设置有三小问,问题由易到难,呈梯度分布,有利于将不同层次学生区分开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道试题,应该是属于难题。
对物体垂直传送带运动方向滑上传送带后运动情况的分析,如果考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转换参照系,即以传送带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问题就比较简单并容易理解。
化学突出对基本内容的考查今年化学卷与前几年一样,在试卷结构、知识点覆盖、题型分布和试题难度等方面都比较稳定,没有偏题和特别难的题。
今年的试题重基础,突出对化学基本内容的考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化学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实验技能的学习。
试题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当前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战略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
例如16题,将燃煤的废料——粉煤灰经过化学处理后,用来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一举多得;18题的关于塑料阻燃剂的化学成分和阻燃原理,掌握这个基本知识后,很容易识别伪劣的阻燃剂产品。
另外还有考查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制备、组成和结构,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对有毒气体硫化氢的转化和利用等等,都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于人类、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试题,学生看了这类试题不会感到陌生,而从中能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梯度,有的试题中含有一些难点,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使得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生物实验题和实验背景题的比重大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特别注重能力考查,体现等级考试特点,试题有层次,难度有所上升。
体现学科特点,突出了对实验的考查,实验题和实验背景题的比重较大。
与去年相比,试题更加体现关注生活,突出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突出考查实验,突出考查考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释,在问题作答方面,要求解释原因、原理的分析说明题较多。
试题素材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如第26题机场的生态学问题,既考查生态学基础知识,食物链、信息传递、演替等,又考查运用生态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
在实验能力考查上,加强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体现理科特点,注重考查思维与实际操作。
全卷的非选择题,基本是以实验为背景的、考查主干内容的新颖视角,实验考查穿插其中。
如第30题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综合几个知识点,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筛选、灭菌,色素的提取,尤其考查灭菌锅的构造,要求据图指认安全阀、排气阀和压力表的位置,体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体现对课本实验和新增实验的重视,考生答题反映出平时是否认真动手做实验,对教学有引导。
政治首次出现了时事评论201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在保持近年来江苏高考命题特色的同时,又有所突破和创新。
试卷关注现实,时代气息浓郁,注重价值引领,彰显人文关怀。
总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凸显价值引领。
试卷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选取丰富的命题素材,考查考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如第8题从低价药物供给问题着手,要求考生思考政府应如何履职;第34题则要求考生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巧妙地引导考生对社会文明意识的自省,第(2)问更是引导考生正确梳理、对待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突出了公民责任感的塑造。
从这一点来说,试卷很好地凸显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所在。
二、坚持能力立意。
试卷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考查,又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学科思维、图文转换、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全面考查,整卷难易适中,区分度高,符合高考的选拔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