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性探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特殊生
晋江二中熊玮
所谓后进生、特殊生就是差生。
他们要么品行不正、学习极差;要么智力超群,但学习态度极差、行为习惯也差,如此总总,总是让老师头疼不已。
面对所教的班级,总是会碰到一大部分后进生、特殊生。
正因为后进生、特殊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班级中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严重性的两极分化。
因而,后进生、特殊生是需要加以特殊教育和帮助关爱的对象,是一个班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建设。
在此以我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谈谈几点看法。
一、为后进生、特殊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机会,树立信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该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
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有利于后进生、特殊生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
作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在学生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
如①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
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
②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同学们的爱心,不歧视后进生、特殊生,对后进生、贫困生,性格古怪者,单亲家庭及特殊生有宽容之心。
③建立“学习兴趣”小组,采用“手拉手”,“一帮一”的手段。
各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的学生,又有后进生、特殊生,我们可以引导后进生、特殊生和优秀的学生自愿结对,每位后进生都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好伙伴,好朋友,好帮手。
当后进生、特殊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他们可以向这些“老师”求教。
同时,优秀的学生也经常督促和帮助后进生、特殊生学习,这种“手来手”,“一对一”的帮助更有针对性。
因而,班级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你追、我赶、他帮、共比。
在这样一种氛围环境中,就能形成群体的合力,更好的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在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班主任应多给后进生、特殊生一些“机会”。
尽管说机会是对每个人均等的,但事实上,差生几乎没有机会。
如选班干部、入团、选小组长等各种机会他们很少入选。
因此,班主任要多给差生“机会”。
比如在文艺汇演,运动会,拔河比赛上。
曾经我所教班上有位学生,是双差生,成绩、表现、及学习态度都有很大问题,但体育很出色,所以他最喜欢运动会,从同学们报名参赛开始,他就非常积极参与,并且还主动帮助班级同学练如何接接力棒。
抓住这点我正好把体育委员职务“下放”,让他有机会展示他的特长,运动会上他果然不负众望,取得很好成绩。
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他改变了自己,这次运动会使他树立了信心,也促使进步,从而达到我们转化的目的。
二、理解尊重后进生、特殊生,善于鼓励,注意批评的方式。
后进生、特殊生因为在各个方面表现得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
他们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
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别人高声地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秀的学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及同学们或多或少赞美的眼光。
可是,他们不行。
他们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
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了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欺负女生……,以
各种特殊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
所以,在提问时,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且在做后进生、特殊生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懂得理解和尊重,关心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阶梯。
在尊重和理解的同时,对他们身上点滴的闪光点,都要抓住契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属于差生。
他调皮,散漫,上课时常走动,影响老师授课。
但是他乐于助人,在劳动中积极肯干,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常常还帮助其他同学。
对此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他,并让全班同学鼓掌感谢他。
在同学们的眼光和掌声中他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在此以后他改了以往的坏毛病。
这样的表扬比严厉的批评起到的作用更大。
因而,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克制自己,哪怕是差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一定要用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三、根据后进生、特殊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特殊教育。
后进生之所以特殊,原因很多。
对于智力有问题的,尽量引导其努力,不能强制其结果,但要保证他不学坏,能听话就好。
对于智力没有问题的,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功夫可要多花几十倍。
教师要端正其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采用课余补课、家访等方法,辅导其进步。
对于厌学的学生,要多做家长的工作,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查出厌学的原因。
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谈心,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周记反映出来,老师可以视情况而论。
还可以通过创设学习环境,尽量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可借助多媒体或师生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班主任要多督促。
对其某些优异的表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其重复出现,直至形成习惯;对于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否定,减少其出现的机会,直至杜绝为止。
教师通过平时的督促、强化,引导后进生、特殊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身内部的强化,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四、对后进生、特殊生完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不离不弃。
后进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成为课堂的“陪客”。
对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作,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很难的事。
因而,教师应当把后进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整理出来,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结构,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在梳理知识结构的同时,更不能放弃后进生、特殊生。
我在教这么一个学生,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毛病很多,家长却非常宠爱。
我没有放弃他,一学期差不多两、三星期和家长谈一次话。
起初家长很排斥,以为我是来告状、找麻烦的,学生更是厌恶;可我每次是夸一夸他们的宝贝,最近哪里又进步了,在学校哪次作业完成得不错,从来都没有直接批评过。
说得家长喜笑颜开,并虚心地听我给他们的一点建议,说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他们照办不误,也不再袒护自己的孩子了。
有时,我顺便检查一下他们孩子的作业情况,敲敲警钟。
慢慢地,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好了许多,对家长也很有礼貌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了很多。
总之,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成员在转变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反复犯错误的现象。
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因为他们一两次的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我们始终不放弃,持之以恒,滴水也会穿石,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工作也一定会取得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