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内的调查内容全部都调查清楚。
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
外 业 调 绘 阶 段
地 类 调 绘
线状地物调绘
外业调查要求:
1.走到、看到 2.调准、测准 3.查清、记清 4.客观、准确
新增地物调绘与补测
飞地的调绘
A、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
具体调查的内容是:
1、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2、查清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 用的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3、查清公路、铁路等权属状况 • • 对于界址明确,界线分明,没有争议的 ,共同确认签
展大比例尺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 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地类和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
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主要完成城市市区以及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的城镇地籍调查。
基本农田调查
在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 )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汇总统计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 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E、新增地物调绘与补测
地物补测是将实地相对 DOM 发生变化的部分补测到 DOM上。 量距丈量精度要求。 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测 量单位为米(m),保留1位小数。往返或单程两次 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 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补测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 物点距离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 ,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
国家
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在农村土地调
省级 地市级 区县级
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建立国家、省、
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
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及数据 库管理系统。
D O M
D E M
土 地 利 用 数 据 库
基 本 农 田 数 据 库
统一时点变更
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将成果统一到2009年12月31日同一 时点,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成果。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尽 快建立起权威的土地调查数据规范体系,保证调查的质量”。
充分发挥调查成果的作用,不仅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依 据,还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建设多用途、多目的的土地信 息系统。
推荐文献: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流程图
1、准备工作
人员准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培训调查人员等 技术准备:制定调查方案、工作计划、规范以及细则等 资料准备:基础地理资料、遥感资料、界线资料、权属资料 、基本农田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仪器设备准备:测量仪器、计算工具、用品、相关表格等
仪器补测法
• 仪器补测法指利用平板仪、全站仪、GPS等仪器设备, 进行地物补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补测地物范围大、不规 整及用简易补测法无法补测情况。对于大型新增线状地物, 如高速公路、铁路、工矿企业等,一般应采用仪器补测法。
(2)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详情 (3)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4)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5)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6)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权属调查
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
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 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2)地类调查 查清调查区域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的各种地类、面
土 地 调 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籍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农村土地调查
以1: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
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逐地块
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
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城镇土地调查
即城镇地籍调查,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
2、外业调查
(1)室内预判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式,分析和提取地类界线及地类属性、 行政和权属界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输入属性,
并将解译出来的地类名称、界线、相关属性等信息预先标绘在影
像上,为开展野外调查提供必要的外业工作底图。
(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是要在实地把工作底图上作业面积范围
1、土地调查在地籍管理中的位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行政界线及权属界线调绘 地类调绘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自然条件调查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地籍变更调查 遥感动态监测
土地调查
地籍调查
土地登记
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统计
地籍信息管理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信息系统
2、土地调查 概念
常用的补测方法主要有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
补测精度要求
补测方法
简易直接补测法
该方法是地物补测的常用方法。一般使用钢尺或皮尺、 圆规、三角尺等简单测量工具,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
的方法。有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
延长线截距法等。该方法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 而且四周有较多的实地与影像对应的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 的地区。
土地调查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
客观存在状况信息的调查。 这些客观信息通常包括的数量、质量、分 布、利用、权属状况,也包括价格、收益等。
3、土地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现实信息,
即查清土地的地类、位置、分布、数量、利用状况为 主的调查。 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以土地权属状况
D、线状地物调绘
线状地物:指北方宽度大于等于2米,南方宽度等于大
于1米的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的道路、沟、渠、田 坎、管道用地。 宽度大于20米的线状地物,依比例尺按原图斑调查的规 定进行调查,宽度小于20米的线状地物按半依比例尺调绘。 半依比例尺线状地物的宽度量测,应选择实地线状地物 宽度均匀、有代表性处丈量,精度为0.1m;当宽度变化大于
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防止和排除来自行政、技术等 各方面的干扰,做到数据、图件、实地三者一致。
(2)全面科学原则 调查必须面对全域土地,严格按照调查技术规程要求进 行,调查中尽量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实施严格的 检查和验收制度。 (3)一查多用原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仸务包括:
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2、开展城镇土地调查;
2、开展基本农田调查;4、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5、成果汇总; 6、统一时点变更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城镇及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农村地籍调查 城镇及村庄内部地籍调查
自然条件调查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地籍变更调查 遥感动态监测 农村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
数据汇总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 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 成国家及各级行政辖区内的调查汇总成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 分析。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述
Land Using Status Investigation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1)摸清我国国土资源家底
遥感监测是指以遥感手段为技术依托,对土地资
源和土地利用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发生的变
化,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4、我国土地调查近况
(1)20世纪50年代初~80年代中期我国的土地调查 (2)1984~1996年 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2003年~2007年 各地开展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4)2007年以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县
××县
B、地类图斑调绘
• 地类图斑定义
•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地类
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的地块称为地类图斑。
• 地类图斑划分
①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末级地类划分图斑。 ②图上宽度大于2mm的线状地物为一图斑。 ③行政区域调查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线状地物、地类 界线分割的地块形成的图斑。
20%时,应分段量测线状地物宽度。
线状地物范围的确定
耕地 洪水位 常水位 行树A 耕地
河滩
河流水面
河滩
耕地
洪水位
耕地
行树B
常水位
堤坝
河滩
河流水面
河滩
堤坝
线状地物的表示
××河 ××公路 ××公路ຫໍສະໝຸດ ××河河流在下路在上
河流在上路在下
山体
公路
线状地物并行,符号化后距离小于图上0.2mm影响 表示的,主要线状地物在准确位置表示,次要线状地物 偏离主要线状地物0.2mm表示。线状地物重要性按照河流、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县(含)以上公路、农 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的顺序逐次降低。
④梯田、坡耕地单独划分的图斑等。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
4.0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2,林地、草地等其
他地类为图上15.0mm2。
地类图斑调绘基本程序
1、设计调绘路线 2、确定站立点 3、调查、核实 4、边走边调绘 5、询问
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
即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对 每一个图斑都要标注一个不重复的编码。 编码采用ab/c形式, a——图斑顺序编号(不能重复); 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 不标注); c——图斑地类编号(二级地类);当图斑较小时,编 码用引线引出,标注在图斑外。
第二讲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本章提要: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地位 2、概念 3、目的和内容 4、我国土地调查近况